近日,廣州佛山一位高一學生家長黃女士求助媒體,說女兒阿欣沉迷追星,成績一落千丈,而且爲了買更多的明星"周邊產品",女兒甚至去借同學的錢。黃女士說,"花錢追星"對他們來說是實在是一種奢侈。

那麼,阿欣買"周邊產品"花了多少錢?黃女士出示的消費記錄顯示,總額爲801元。其中比較貴的是護膚品,339元,最便宜的是一首單曲,3元。

新聞一出,有人表示痛心,倡導孩子理性消費。也有人表示質疑,認爲這點錢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算什麼。畢竟身邊不少人一有新出的口紅、化妝品,幾百塊甚至上千塊一瓶,眼睛都不眨就買買買。

雖然這些錢看起來不是很多,但黃女士和丈夫兩個人一個月的收入只有6000元。對這個家庭來說,"花錢追星"的確是一種奢侈。不要說學生黨沒有消費能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都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事實上,大多數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富有。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9244元,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270元;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4389元,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199元。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也就是說,如果你月薪在6400以上,你就超過了近80%的人。

區區300元,可能只是有些人的一頓飯錢,但對於不少人來說,可能是孩子的學費、父母的藥費、家裏的水電費。你知道工人從事着什麼樣的工作,在什麼樣惡劣環境奔波,要消耗多少體力心力接着多少白眼,拿着多麼少的薪資,承受着多麼沉重的家庭負擔?

五一前後,"報復性消費"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驟然提高。但事實證明,商家幻想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出現。原因也很簡單,受疫情影響,絕大多數行業的收入都相對減少了。沒有報復性收入,哪來報復性消費?

有趣的是,經歷過疫情,年輕人也愛上了存錢。有媒體統計,疫情前後有強烈儲蓄意願的年輕人增加了20%-30%。當危機戳破了往日用金錢堆砌的泡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一個人需要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多,消費主義都是虛的,自己的生活在大小風險面前不堪一擊。於是他們決定掉頭轉向,"你們報復性消費吧,我要報復性存錢"。

學生不太清楚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不太明白有時候真是要"斤斤計較"才能活下去。這時,就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共同引導。但如果已經經濟獨立,實現財務自由,也請不要用自己的經濟水平去綁架和排擠別人,很多人拼盡全力,不過也是爲了區區300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