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佛山一位高一学生家长黄女士求助媒体,说女儿阿欣沉迷追星,成绩一落千丈,而且为了买更多的明星"周边产品",女儿甚至去借同学的钱。黄女士说,"花钱追星"对他们来说是实在是一种奢侈。

那么,阿欣买"周边产品"花了多少钱?黄女士出示的消费记录显示,总额为801元。其中比较贵的是护肤品,339元,最便宜的是一首单曲,3元。

新闻一出,有人表示痛心,倡导孩子理性消费。也有人表示质疑,认为这点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算什么。毕竟身边不少人一有新出的口红、化妆品,几百块甚至上千块一瓶,眼睛都不眨就买买买。

虽然这些钱看起来不是很多,但黄女士和丈夫两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只有6000元。对这个家庭来说,"花钱追星"的确是一种奢侈。不要说学生党没有消费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富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270元;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199元。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月薪在6400以上,你就超过了近80%的人。

区区300元,可能只是有些人的一顿饭钱,但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是孩子的学费、父母的药费、家里的水电费。你知道工人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在什么样恶劣环境奔波,要消耗多少体力心力接着多少白眼,拿着多么少的薪资,承受着多么沉重的家庭负担?

五一前后,"报复性消费"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骤然提高。但事实证明,商家幻想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原因也很简单,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行业的收入都相对减少了。没有报复性收入,哪来报复性消费?

有趣的是,经历过疫情,年轻人也爱上了存钱。有媒体统计,疫情前后有强烈储蓄意愿的年轻人增加了20%-30%。当危机戳破了往日用金钱堆砌的泡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个人需要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消费主义都是虚的,自己的生活在大小风险面前不堪一击。于是他们决定掉头转向,"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

学生不太清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不太明白有时候真是要"斤斤计较"才能活下去。这时,就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引导。但如果已经经济独立,实现财务自由,也请不要用自己的经济水平去绑架和排挤别人,很多人拼尽全力,不过也是为了区区300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