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词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唐宋,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王勃便是其中之一。在短短的二十字中,作者借景抒情,先是用长江的东去表现自己停留在异乡的哀思,然后用秋天风吹落叶的萧条衬托自己的心境,感慨自己的悲凉处境。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诗词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诗词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唐宋,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王勃便是其中之一。

王勃,字子安,为唐代文学家,是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是个非常聪明好学之人,他在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文笔流畅,因此被称为“神童”。《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到了九岁的时候,王勃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到了十六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正式进入仕途。王勃写文章往往前先磨墨数升,然后畅饮酒酣,引被覆面卧,待酒醒时“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但是可惜的是,后来在官场上,王勃的事业并不顺利,并因为回乡探望父亲之时溺水而不幸身亡。

王勃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却依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令人惊叹的作品,比如《山中》便是如此。这是一首简单的作品,全诗仅仅只有20字,其中没有一个“愁”字,但是却句句是愁,将作者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碎不已。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而我则已经在外停留太久了。故乡距离我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更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这首诗是王勃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此时的他被逐出了沛王府,无所事事,想要寄情山水,从而消解内心的积愤。但是,人在难受的时候,是很难有欣赏景色的心情的,因此南国物候反而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而在这首诗中,便将作者这样的情绪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短短的二十字中,作者借景抒情,先是用长江的东去表现自己停留在异乡的哀思,然后用秋天风吹落叶的萧条衬托自己的心境,感慨自己的悲凉处境。细细品诗,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无限的“哀愁”,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旧唐书》、《王勃集序》、《王子安年谱》
无风却起念、无风起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