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两的卢照邻

青衫不曾染尘,盛年振藻,他是初唐诗人。

文坛之上,他可与王勃、杨炯、骆宾王比肩,世称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其文排律铮铮、气格遒古,其作《长安古意》之韵宛转芊绵,开阖古今。

杨炯曾言“吾耻居王后,愧在卢前。”坦荡抒臆,无关文人相轻。其间“卢”所指便是卢照邻。

卢照邻出身范阳卢氏,曾有北州冠族之谓,所以卢照邻身处优渥,从小便接受着最精良的教育。

仅十几岁就南下游学,先后师从大家曹宪、王义方。而后积极求仕,在邓王李元裕门下担任典签,并与其结成莫逆,更被称之为邓王的司马相如。

卢照邻的风光一时无两,公务过后偶有闲情便喜泼墨挥毫、诗酒茶话。

逃离京城

可叹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邓王早逝,使卢照邻不但失去了一位知己更失去了庇佑。

此时那些嫉贤妒能之人的丑恶嘴脸便开始显现,他们排挤卢照邻,甚至构陷于他。

卢照邻为求自保只得重新寻觅安身之所,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光鲜过后、奢靡过后,他又曾真正得到过什么。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这是卢照邻写在《长安古意》末节的两句,不同于之前所勾绘的济济京城,只因他看尽了繁华绝艳、世味百态。宏伟扬雄如何,轰轰烈烈又如何,最终无非是“寂寂寥寥”,怪只怪他参透得太早。

浩荡长安、兴繁盛唐,此时他已深知扞格难入,所幸有一被派往蜀地任职的机会,卢照邻便匆匆挥别了京城。

八百烟娇难胜一艳

天府之国带给他的是满心满眼的熨帖宁静。山水之间、鳞波映日,目下所及皆是画卷,他像阮郎那般流连忘返。

那时的新都因一片园林而颇负盛名,林间设有驿亭,名为“南亭”。林内有一“桂湖”因沿湖种满桂树而得名。

卢照邻常在林间游走,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此间风物雕琢得美轮美奂,可一切美好却均不及她……

那日,卢照邻如往常一样,徜徉于园林湖畔,忽见南亭边伫立一抹倩影,那女子嘴角含笑,目光闪闪看着桂湖,八百烟娇难胜她一艳,她与那南亭、桂湖堪称绝配,那般静默的庄严让人想问及她的心事却又不忍叨扰。

她在那亭边良久,卢照邻便驻足在一处桂树下始终远望着她,时间宛若定格在无涯的荒野里,他不敢唐突开口,却又不甘就此沉默。

愿作鸳鸯不羡仙

她整理衣袖准备离去之时都不曾察觉有人造访,直到卢照邻终于鼓起勇气向她走去。不知如何开口才能免俗,思量后卢照邻说道:“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那女子先是一怔随之莞尔,吐气如兰:“明日此地愿与君同游”。她离开了半晌,卢照邻才回过神来,恍然间竟不知一切是自己的臆想还是真实。

翌日清晨,他便早早来到南亭,那女子也果真未有食言。从那之后,他们便经常相约此地,共同闲坐赏景、桂湖放歌,他爱写诗,她更爱他的诗。

彼此间迷恋的情愫与日俱增,他们在至美的风景里携手挚爱的人,直到那时卢照邻才知晓,自己爱的从不是人间寂寞,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蜀地虽能予人平静安逸,却也因太过远世轻禄,带给了卢照邻志难酬的挫败之感。为了担负起一份责任,更为了让心爱的人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两年后,卢照邻终究踏上了回长安的路,他同那女子定好了归期,待到功成名就,能予她锦衣华服之时定会返蜀娶她。

于是她应允,他返京,自此应了句那一生一代一双人,只得两地销魂。

不知独自挨过了多少长夜,等到了朱颜辞镜,他终究还是没来。她不信那个曾写下:“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人会这样负她,若是连死都不惧,又为何不愿娶她。

她要求一个答案,此时正逢骆宾王来到新都,她将自己与卢照邻的故事都讲予了骆宾王,想托他帮忙。谁料骆宾王闻此愤懑更胜她,甚至写下了《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其间字字直指卢照邻的无义无情、始乱终弃。

投水而亡

殊不知远在长安的卢照邻此时正是风疾缠身,他早已手足无力,骸骨半死,四肢萎堕得寸步难移。他又何尝不是心心念念那女子,可偏偏天不见怜。

面对骆宾王的苛责,卢照邻不曾反驳辩白,只因他终究是辜负了。

日复一日,余生在疾病的折磨下变成了艰难度日。卢照邻的病情愈发严重,他迁居到了深山之中,甚至命人为自己挖好了坟墓。回想此一生的林林总总,空有少年志气,终不得一展经纶;原以为金风玉露,却无能永以为好

在与亲属执别后,生无可恋的卢照邻投颍水而亡,时年四十。

饮痛十余载,终得释然,入颍水的那一瞬间他甚至笑出声来,贫病终于无法将他折磨,深山也再无能将他囚禁,脱离了身体的束缚,此后他将是自由的,他要去蜀地,去南亭、去桂湖、去看她……

长安古意,怎及与尔执手遍游蜀地,秋心拆两半,颍水无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