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十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歷史上,因爲雙方實力的差距,主要是解放軍大規模攻擊表演的舞臺。要說起越軍發起的最大一次攻擊行動,那就數1984年7月12日的“北光計劃”(中方稱船頭地區防禦作戰,坊間俗稱松毛嶺戰役)。衆所周知,這次戰鬥越軍遭到慘敗,損兵折將3300多人。
那麼,越軍爲何會如此大敗呢?原來是蘇軍顧問幫了倒忙。
當年4月至5月越軍連續丟失了老山至八里河東山一線60多個陣地,清水防線門戶洞開,省會河江受到威脅,黎筍等人不免大發雷霆。在其督令下,總部兩名高級將領趕赴河江,一名重要的蘇軍顧問也跟隨同去,與越北第二軍區正副司令等人密會,研究反攻老山的對策。
從歷史淵源來看,代表越軍總部的兩名高級將領和第二軍區司令等人都在中國學習過,對解放軍的實力和作戰特點頗爲了解。他們認爲,中方素來對於外戰謹慎,不打則已,要打則會充分準備,敢爭必勝,不怕反覆爭奪。越軍丟掉老山已失去重要屏障,反攻必須慎重,一旦失敗,大小青山防線將遭嚴重動搖,如若再被突破河江就真危險了!難保中方不會重演1979年的故伎,先拿下一個省會再說,那樣受損失的只能是越方。
對於具體制訂反攻計劃,幾名越軍將領雖略有分歧,但主要思想還比較接近。就是越軍的實力有限,特別是炮兵力量不如中方,大口徑炮彈的供應比較困難,進行正面炮火對抗難有勝算。而缺乏炮兵支援,那步兵就將面臨巨大傷亡的危險。從老山地形上看,雖然北陡南緩,利於越軍反攻,但因瀘江和清水河的分割,其戰場正面卻比較狹窄,中間是一片丘陵低地。越軍要向前沿集結兵力,只能通過清水橋進去再沿丘陵展開,其行動都在中方老山主陣地的俯瞰之下。如果是小部隊滲透倒妨礙不大,可是大規模進攻集結兵力會很多,如遭中方炮火覆蓋其傷亡難以設想。
根據上述分析,越軍諸將領認爲搞大的反攻不宜過急,需要穩健創造條件。如能逐步以小股兵力向前沿滲透,祕密集結,先奪取中方最前沿的陣地,查找其防線上的弱點,同時加緊向前線調兵和囤積彈藥物資,積累必要的條件,根據情況發展再確定反攻計劃爲好。
然而蘇軍顧問卻不同意上述觀點,這是一名上將,資歷很深,對西方軍隊較爲了解,持有大兵團機械化作戰的那套思想。他認爲中越兩軍裝備相近,對方沒什麼可怕的,氣勢上絕對不能示弱。蘇軍從來都是集中力量一擊滅敵,爲此付出多少傷亡是必要的,也不應吝惜。既然要組織反攻,小打小鬧不起什麼作用,也同樣會有所耗費。搞就搞一次大的,集中一個軍的力量和彈藥物資,全線反攻老山,只要一點突破,就可及時投入力量撕開口子,逐點奪佔,從而奪回全部失地。如果沒有這個決心和準備,小規模攻擊即使能奪取一兩個陣地也會被中方軍隊及時封住突破口,弄得前功盡棄,越往後越難了。
越軍將領雖然和蘇軍顧問觀點有分歧,但一來上邊催得緊,二爲蘇方得罪不得,三來真搞一次大規模反攻或許可以達到目的。在這左右爲難之下,最後還是下決心制定了所謂的“北光計劃”,下老本集中一個軍的兵力兵器全線反攻老山。於是,就有了後來越軍3300多人非死即殘的老山大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