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16日,第六届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大会在合肥举行。本届交流会有近3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钟表维修师到场,并特邀中国钟表协会收藏委副主任汪孟晋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津先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亓昊楠先生,独立制表师马旭曙先生,独立制表师谭泽华先生,亨得利副总裁陈大敏先生,钟表爱好者侯世豪先生和《中国表匠风采集,老匠心篇》纪录片主人公淡银伍、李立平师傅等多位行业重要嘉宾到场,分享和交流名表维修技术。

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是以华众博艺9人团队为核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表维修师分享、切磋、交流维修技艺的开放平台。自2015年举办以来,每年两届,累计吸引了上千位名表维修师参加,是全国名表维修行业中唯一一个由非官方组织的行业盛会。

众所周知,我国的钟表维修行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长期以来从事的是中低端钟表的维修业务,与瑞士数百年的维修技术积累相比,属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维修师的数量到维修技术都有一定差距,通过钟表学校或钟表企业正规培训的维修师仍是少数,大部分都是由师傅带徒弟或者家族“传帮带”的方式,一代教一代的培养,而这些只是钟表维修的基础入门。

随着越来越多的瑞士手表在中国销售,许多先进的科技、新工艺和新材质在手表中大量的运用,现代的钟表维修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深入钟表维修领域,积极面对从低端修理转为高端服务的市场变化。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俗语也成为了一个行业停滞不前,固步自封的原因。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就是为了打破抱残守缺的行业现状,秉承以技术为主导,倡导工匠精神,纯公益无商业的宗旨,营造钟表维修技术的交流环境,与各位师傅不断地分享和交流技术,将毕生绝学无私奉献,相互学习提升,力图让每位参加交流会的师傅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维修师踊跃地加入分享的队伍,在提高自己维修技术的同时,将自己知道和擅长的经验、技术分享给大家。交流会还采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无法到达现场的维修师在线收看技术分享,并在微信群里以图片、视频、语音的方式分享和交流,更加体现了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的意义所在。

另外,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还呼吁每位维修从业者严格自律,从个人做起,规范操作,树立诚信,建立中国钟表民间维修的服务理念和文化自觉,以敬畏之心维修和护理前辈、大师们的精美作品,明明白白修表,堂堂正正做人。

新篇章 新模式

1. 与往届不同,此次交流会为期两天。

很多参加交流会的维修师表示,技术交流的时间太短不过瘾,为满足众多师傅的求知欲,让师傅们有充分的时间技术交流、切磋技艺、互通有无、答疑解惑,交流会特别增加一天,并为所有参会的维修师安排了一次钟表车床实操的学习机会。

2.限量图书签售活动。

14日的下午,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津先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亓昊楠先生签售共同主笔的最新力作《我在故宫修钟表·瑞士钟表》,此书是 “我在故宫修钟表”系列图书的第二本,较之于2017年9月出版发行的《英国钟表》增添了更多亮点:配合中外文献资料,历史感更为厚重;梳理了国内钟表修复技艺的传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藏瑞士钟表的修复过程。同时,书中对于王津、亓昊楠师徒在瑞士卡地亚钟表工坊交流学习及修复工作过程的详细记载,更是无缘得见现场的钟表爱好者、修复者的福音。现场限量100本,除了有王津和亓昊楠老师的亲笔签名外,华众博艺特别制作一枚印章,仅限此次签售活动,活动后印章销毁,所以书籍立刻销售一空。

3. 《中华表匠风采集,老匠心篇》纪录片

由华众博艺团队拍摄制作的《中华表匠风采集,老匠心篇》纪录片,介绍了两位钟表维修高级技师——淡银伍师傅和李立平、陈锡凤夫妇。

华众博艺团队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淡银伍师傅,出生于钟表世家的淡师傅,从事钟表制造业与维修相关工作60余年。淡师傅不仅热爱钻研维修技能,整游丝、栽尖、补齿甚至是手工制作手表零件。还熟练掌握了多种精密车床、铣车的操作。在受到韩天明老师的启发下,2005年淡师傅完成蕴含古城西安文化特色的中置陀飞轮机芯第一代作品,经过一年多的改进,2006年作品取得了国家专利,是写入中国钟表发展史册的浓重一笔。

第二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是在合肥从事钟表维修60载的李立平、陈锡凤夫妇。上世纪30年代,南京商人刘长炎来到合肥,开设了一家名为亨得利的表行。地址就位于如今的鼓楼商厦旁,以经营高档钟表和维修服务为主。解放后,这家表行经历了公私合营,成为国营企业。1957年,14岁的陈锡凤进入合肥亨得利表行内担任钟表维修学徒工,一年后,18岁的李立平也进入表行担任学徒。在合肥老“亨得利”表行里,这两位同坐在一个工作台上的修表工相识、结婚、生子、退休,再到开设了今天这个钟表维修店,夫妻二人一辈子都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60年时间里,两人在同一座工作台的聚光灯下,摆弄伺候着一块又一块手表。按照每天修理两块手表来算,60年来,夫妻二人加起来,粗略估计修理了4万余块手表。

李立平陈锡凤夫妇从业钟表维修60载经历过无数的艰辛一路走来,在平凡的工作之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华众博艺团队拍摄的纪录片是一项完全免费的公益项目,作为钟表维修匠人们的大家庭、大团体,华众博艺将会带来全国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钟表维修师的故事。

4. 首创全国大型车床实操

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首创全国大型车床实操交流,共搬来12台车床,4台抛光机,分为两大组,现场由维修师演示操作,从磨车刀到做零件,让即使零基础的人也可以看懂学会使用车床。难得的是,独立制表人马旭曙、谭泽华老师也下场演示,亲自指导师傅们的操作。

5. 评选交流技术能手

为了鼓励更多维修师上台分享经验和技术,交流会增加了评选“交流技术能手”的环节,交流会后由每位参会的维修师投票评出此届上台分享技术最佳的三名维修师,华众博艺团队给予“交流技术能手”的称号和奖励。现场交流的气氛热烈,维修师们踊跃发言,很多维修师拿出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与在场的师傅们分享,小技巧、小心得是大家最爱听的内容,有的师傅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都能得到其他维修师的解答和帮助。

6. 尊师重道拜师礼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在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上,与会的师傅们可以亲眼见证一场传统的钟表维修行业内的拜师礼。此次收徒的是华众博艺团队中来自广州的陈坚师傅,拜师礼由国内古董收藏家陈秀煌先生主持,凸显此次拜师礼的隆重。

7. 工匠联盟

华众博艺团队发出倡议,邀请参加交流会的钟表维修师加入工匠联盟。工匠联盟,是一个以钟表维修师为基础,团结有爱交流互助为目的的共同体。将维修师们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互相帮助,提供和争取更多的技术和物料资源,彼此共同进步。

8. 华众博艺交流基金

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现场还举办了华众博艺交流基金启动仪式,接收由费奥伯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的1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的发展,激励和帮助更多钟表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维修水平,有可能实现中国独立制表师的梦想。

9. 华众博艺帮助中心

华众博艺团队启动帮助中心,以资源互助,技术分享和取长补短的方式,帮助解决行业内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9月29日,华众博艺帮助中心派出来了3名骨干到南通市,仅用一天时间就帮助维修好了南通钟楼。南通钟楼,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前身是宋淳熙年间建造的用以了望的戍楼。 钟楼的建成,为南通民众掌握时间提供了方便,坐落于南通十字街路口,是南通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有人说现在都是彩用马达型塔钟,卫星自动对时,那钟不值得修,换个智能塔钟机芯就行,但是华众博艺团队认为更换现代的电子钟,就失去它的人文以及历史价值和真正文物价值了,而且能够真正帮助解决问题也是成立帮助中心的初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