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有想到王莽卻侵害到這些人的利益,這些官僚地主階級,都來開始反新復漢。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決裂,尊奉漢元帝爲皇考,劉秀爲了光復漢室,經過十二年的時候,消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平定動亂以後,劉秀已經擁有開國皇帝之實,但爲什麼他沒有另立國號,而是選擇沿用漢朝國號,只願做一箇中興之主呢。

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決裂,尊奉漢元帝爲皇考,劉秀爲了光復漢室,經過十二年的時候,消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平定動亂以後,劉秀已經擁有開國皇帝之實,但爲什麼他沒有另立國號,而是選擇沿用漢朝國號,只願做一箇中興之主呢?


反新復漢是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的迫切需求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孺子嬰禪讓皇位,王莽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爲“新”,西漢的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沒有維護西漢,紛紛拋棄西漢,跟着王莽。

王莽稱帝以前,東漢的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大量兼併土地,老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爲要想達到孔子宣傳的禮治時代,才能政通人和。


於是王莽就進行改革,將天下的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爲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奴婢與王田都不得買賣。其中鹽、鐵、酒、鑄錢以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然而在推行的過程中,由於手段和方法不正確,王莽便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

王莽改革,極大的傷害了諸侯、公卿以及老百姓的利益。那些投奔王莽的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都希望在王莽這裏,得到新的利益。沒有想到王莽卻侵害到這些人的利益,這些官僚地主階級,都來開始反新復漢。


漢室宗親迫切需要翻新復漢

王莽剛開始稱帝的時候,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擁護,也有不少人反對。王莽剛進京的時候,他召請孔休擔任國師,然而孔休謝絕了王莽的召請,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祿大夫、太中大夫邴漢陸續自請退職。

在王莽專權以後,爲了鞏固政權,一面封其親信,多達395人,王莽的代漢的野心逐漸暴露,王莽將劉氏宗族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廢黜,於是漢室劉氏宗族及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是必然的。


反新復漢是底層老百姓的迫切需求

王莽的改革並沒有解決西漢末年的土地兼併和流民問題。相反,王莽開始興師動衆對匈奴進行討伐,這樣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在徵句町王莽發吏民二十多萬,因爲糧食不夠,再加上瘟疫,導致土地荒蕪,很多老百姓流落他鄉,老百姓不惜鋌而走險,紛紛揭竿而起。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憑藉着自己是漢室宗親,劉秀便打着漢朝的旗號,開始光伏漢室。《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

劉秀爲了在河北站穩腳跟,不惜娶了自己不愛的郭聖通,正是藉助河北集團的勢力,劉秀才兼併在邯鄲稱帝的王郎勢力。緊接着劉秀順利地統一了天下。這個時候的中原已經飽經戰亂,於是劉秀便開始休養生息。


劉秀是一位勤於政事的皇帝,《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第一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劉秀還大力裁撤官吏,合併郡縣,這樣極大地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劉秀能夠獲得政權統一天下,主要依靠漢室宗親和老百姓的支持。王莽的改革,不僅傷害官僚、地主階級已經老百姓的權益。劉秀爲了維護政權,只能維護這些人的利益。綜合以上所述,劉秀最終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選擇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