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軌道項目

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當中……

今天上午,好消息傳來

地鐵4號線一期18個站點名稱定啦!

看看你家附近那個站叫什麼?

4號線一期18個站點名稱公佈

從無錫地鐵集團瞭解到,該單位上報的《關於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站點命名有關情況的請示》已由市政府批覆。

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爲南北走向,線路全長24.6千米,共設車站18座。

圖片來源於@江南晚報

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是無錫城市幹線交通的核心組成部分,可與1、2、3號線實現換乘,是地鐵網絡化運營的關鍵一環。

▲無錫地鐵四號線一期施工現場

今年2月1日到3月1日,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車站站名,不少市民都參與了站點命名,快來看看你的提案獲選了嗎?

序號

規劃名

確定站名

站名由來

1

劉潭站

地鐵1號線換乘站,已命名

2

廣石路站

廣石路站

用“廣石路”命名

3

青石路站

黃巷站

位於黃巷片區,指位明確。且“黃巷”爲老地名,知名度高

4

盛岸站

地鐵3號線換乘站,已命名

5

惠山古鎮站

惠山古鎮站

位於惠山古鎮景區旁,指位明確

6

四院站

青山灣榮院站

“青山灣”爲該片區老地名。同時,江蘇省榮軍醫院是省民政廳在無錫唯一的直屬事業單位,該地鐵站緊靠榮軍醫院大門。爲明確指位,充分彰顯優撫擁軍社會效益,故以此命名。

7

河埒口站

地鐵2號線換乘站,已命名

8

建築路站

西園弄站

位於老地名“西園弄”旁邊。“西園弄”知名度較高,附近的西園社區、西園裏小區名稱均來自“西園弄”。

9

體育中心站

體育中心站

位於無錫新體育中心旁邊,指位明確

10

望山路站

夏家邊站

位於夏家邊片區附近,“夏家邊”爲老地名,知名度高

11

蠡湖公園站

蠡湖大橋站

位於蠡湖大橋附近,蠡湖大橋爲跨越蠡湖的無錫標誌性工程,知名度高。且蠡湖公園已正式更名爲蠡湖大橋公園,故以此命名

12

大劇院站

大劇院站

位於無錫大劇院旁邊,指位明確

13

五湖大道站

五湖大道站

用“五湖大道”命名

14

大通路站

周新苑站

站點周邊均爲周新苑(爲安置房小區),指位明確

15

市民中心站

地鐵1號線換乘站,已命名

16

吳都路站

吳都路站

用“吳都路”命名

17

商務中心站

豐潤道站

用“豐潤道”命名

18

貢湖大道站

博覽中心站

位於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旁邊,指位明確

注:由於三院合併搬遷,無錫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北柵口三院站”更名爲“北柵口站”。

最新進展!本月開始盾構下穿蠡湖!

10月21日

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

大劇院站至五湖大道站區間右線盾構

順利到達大劇院站南端頭井

標誌着地鐵4號線

首個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

圖片來源於@江南晚報

雖然首個盾構區間雙線貫通已經實現,

但是要面對的施工難點還有很多。

圖片來源於@江南晚報

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要穿越:

老城區、高架、城際鐵路、大運河、

錫惠公園下面岩層以及蠡湖,

是幾條地鐵線路中施工最爲複雜的一條

其中,盾構穿越城際鐵路、大運河和蠡湖,是主要的施工難點。從本月月初開始,盾構機就要準備下穿蠡湖了

下穿蠡湖

蠡湖公園站到大劇院站盾構區間長1700米左右,其中在蠡湖這一段爲700米。蠡湖水深經測量爲2.6米左右,屆時盾構頂部距離湖底最深將有26米。

盾構下穿運河之前有多次施工經驗,相比起來,下穿蠡湖對施工的考驗更大。

蠡湖公園站到大劇院站區間本身距離長,加上蠡湖水面寬度是運河的幾倍,從施工需要和安全等各方面考慮,盾構挖掘會比普通區間深十多米,面臨的水土壓力更大,對施工精度和施工安全要求都很高。

據悉,蠡湖公園站至大劇院站區間計劃於明年5月或6月實現雙線貫通。

優秀!四號線還要建一個這樣的車站!

世界500強

頂級建築設計公司AECOM

還將在無錫地鐵四號線具區路

建立一個“幸福車站”!

◎項目區位

無錫地鐵四號線具區路車站,位於無錫太湖新城內的中瑞生態城,承擔着列車的停放、養護、運營等重要功能,未來將有兩條地鐵線路交叉換乘於此。

車站有幾大亮點一起搶先了解!

1緩坡公園,就獨一無二的景觀地

利用場地高差,在基地東側沿着車輛段側立面打造了約1公里長的多功能“緩坡公園”,於不同標高重疊架自行車道,直接聯通至位於地塊南端的體育主題開放空間。

◎集生態、景觀、休閒、健身、騎行……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緩坡公園

景觀方面,緩坡公園柔化了車輛段冰冷無趣的垂直立面;功能方面,在滿足車輛段需求的前提下,爲社區居民開闢出了一條適合休閒、健身的生態長廊。

2海綿系統,全方位滲透生態思想

其次,場地高差也爲海綿系統的構建創造優良的先天條件。

利用場地高差回用雨水的同時,創造出特色雅緻的疊層式水景,將車輛段西側打造爲具有豐富垂直綠化與瀑布景觀的城市臨街界面與聚落式商業空間。

◎利用高差營造瀑布水景,互動式回用雨水商業空間水景

在地塊範圍內,規劃進行了組團分區、流量估算、徑流引導等海綿系統構架設計。完善的水處理和水利用系統有效提升城市應對洪澇的韌性,同時,爲市民創造景色優美、宜居宜業的綠色濱水空間。

◎充分利用場地特徵的海綿系統

3綠色慢行,搭建太湖新城休閒門戶

此外,項目位置臨近太湖,有別於過往一般的封閉式社區,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型社區”。

規劃以車輛段上蓋臺地公園爲核心,通過多元立體慢行系統設計,聯繫不同層面和類型的開放空間,使公共與居民開放空間恰好串聯揉合。

◎立體聯動、內外銜接的臺地公園與商業水街

同時,規劃期望項目擔當市民的“城市陽臺”角色,設計利用臺地公園的朝向、開闊視野與高差特點,爲這一片區帶來別具一格的觀景休閒體驗。

◎多元立體慢行空間

4場城一體化

地鐵車輛段上蓋開發項目不同於普通的城市開發項目,“場城一體化”的成功實現,需要從概念規劃階段就儘可能多地考慮項目可落地性,去克服相關一體化設計建設的技術問題。

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

將於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

沿線居民的日常出行將會更加便利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