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是歷史考試命題中最常見的基本題型,一般佔總分的一半左右,因此探討單項選擇題的解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結合選擇題的分類,談談單項選擇題的解法。

1.材料選擇題

材料型選擇題也叫情景性選擇題,它是歷史材料題的擴展和延伸。此類題型的結構特點是在選擇題的題幹上引入一些文字材料,根據材料創設新情境,設置備選項。

解題方法

首先通過閱讀材料提取有關課本的詞語,確定材料所涉及的課本內容。其次,搞清備選項與題乾的內在聯繫,尋求符合題目要求的備選項。

命題示例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70年前抗日將士那悲壯的歌聲彷彿仍在永定河上回蕩。當年這裏發生了( )

A.七七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西安事變

解析:本題考查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解答本題時只要注意到 “盧溝橋”“70年前” 兩個關鍵點,就可以得出正確答案。

答案:A

2.組合選擇題

組合選擇題是將同一類的事件或現象按一定的關係進行組合的選擇題。此類選擇題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表述關係的題幹;根據題幹要求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事件或現象,並以數字序號列出;根據這些數字組合成的備選項。

解題方法

首先,選定一個或幾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爲基點;然後,依次順藤摸瓜,逐步縮小選擇的範圍,最後選出正確答案。

命題示例

下列中國古代的重大政治舉措中屬於漢武帝首創的是( )

①統一貨幣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③頒佈推恩令 ④實行郡縣制 ⑤出擊匈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⑤

解析:結合所學課本知識可知,①②③⑤屬於漢武帝的治國方略,但是①⑤卻不是漢武帝首創的,至少在秦始皇時就開始了。

答案:C

3.因果選擇題

因果選擇題主要考查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題幹中常常出現的詞語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爲了”……

解題方法

此類題目主要着眼於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係,搞清題干與選項的內在聯繫。同時注意區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外因等題乾的具體要求。

命題示例

北魏孝文帝改革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益

B.順應當時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C.代表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

D.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

解析: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國北方已經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歷史趨勢,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進行改革,最終獲得了成功。

答案:B

4.排序選擇題

排序選擇題是把打亂了順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時間、空間或邏輯順序)排列出正確的順序。最常見的是按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此類試題因爲考查的知識面比較廣,在中考中出現的頻率較高。

解題方法

解答此類題目三種方法:①常規辦法是首先確定每個事件的時間,然後進行排序。②採用首尾結合法,既首先找出最早事件的序號,找出備選項,再找出最晚事件的序號,結合首尾序號,選擇正確選項。若存在相同的備選項,則要再比較其他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③通過分析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繫,確定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

命題示例

在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中,下列口號或主張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科學 ③三民主義 ④變法維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解析:自強、求富是19世紀60年代--90年代洋務運動的主張;民主、科學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及其施政綱領。變法維新是1898年維新派發起的一場變法運動。所以其先後順序是:①④③②。

答案: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