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三乡工程”作为武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一年多以来,黄陂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围绕农业大区的实际,着眼走在前列、形成示范的要求,坚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积极创新,以共享农庄为抓手,扎实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专门拍摄黄陂区“三乡工程”专题片,时长45分钟,充分展现黄陂区“三乡工程” 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

后期还将播放《走进黄陂之旅游发展》、《走进黄陂之木兰文化》。

坚持科学谋划,明晰发展思路

姚家集街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民宿一瞥

科学谋划“三乡工程”布局,统筹考虑环境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在“城边、景边、路边、湖边”以及有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以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明确了一批“三乡工程”重点推进村。

姚家集街杜堂村木兰花乡丰收节民俗活动

目前,黄陂全区“三乡工程”已覆盖182个行政村,直接吸引社会投资113.7亿元,引进投资企业255家,创办合作社732个,共享农庄535家,出租(或合作)空闲农房3883套,实现年租金5265万元。

着眼有效带动,加大支持力度

姚家集街杜堂村木兰花乡民俗街景

姚家集街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活动

姚家集街杜堂村木兰花乡俯瞰

积极解放思想,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分置改革,界定集体资产,开展清产核资,清人分类,建立集体资产股份制,开展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为充分激活农村发展要素、挖掘发展潜力打通政策壁垒,充分聚集“三乡工程”的发展新动能。

黄陂率先开展的厕所革命成果图

龙池堰街景

晨曦中的龙池堰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厕所革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四好农村路”、精准灭荒等项目全面启动实施。

努力搭建平台,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积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市民)唱戏、农民受益、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木兰花乡丰收节活动现场

小学生亲手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

开展系列宣传对接活动,今年以来,组织了两场大型的“市民下乡,走进黄陂”推荐对接活动,在新闻媒体分批推介适合市民下乡村推荐村名单,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注重做好结合,推进拓面升级

今年来,我们依托“黄陂30条”政策,注重搞好统筹结合和提档升级,尤其是将“三乡工程”与精准扶贫、“四三行动计划”和军运会沿线美丽乡村建设搞好结合,协同推进,实现农村建设发展整体跃升。

中央督查组视察木兰花乡

各类项目向重点贫困村、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湾优先安排。“三乡工程”覆盖35个重点贫困村,有力促进了精准脱贫。

黄陂区木兰锦里沟景区节日活动现场

黄陂区李集街道彭岗村

姚家集街杜堂村美丽山庄葛家湾

借力“七军会”保障契机,沿岱黄高速、木兰大道、长塔公路至木兰湖赛场全线65个自然湾优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沿交通干道美丽乡村发展带,集中建成9个新农村中心村(社区)和8个全面开放展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带动村民发展美食、娱乐、休闲、文化综合经营,形成连接木兰生态旅游区的景观带和三产融合发展带。

黄陂区蔡店街姚家山村晨景

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博村街景

新博村整合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政策对村湾进行提档升级,使村湾面貌涣然一新,40余栋空闲农房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强烈兴趣,供不应求。

木兰山村 木兰古道采摘园

农耕年华 农具文化展厅

截至目前,黄陂全区“三乡工程”吸引能人回乡1180人、企业兴乡255家。投资发展5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162家、林果茶基地67家、蔬菜基地123家、水产基地110家,发展休闲山庄168家,农家乐1108家,发展各类合作社732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60家。

王家河街道胜天村村景

新农村建设 田园如画

罗汉街道 白塘画廊

源:木兰故里幸福黄陂

黄陂区村景 油菜花田

建成A级以上景区14家,正在建设的景区10余家。累计吸引社会投资113.70亿元。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报道300余篇,接待兄弟单位考察学习近500批次,受到广泛好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