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城市記憶”

  系列公益宣傳活動

  主辦:綠地集團達州置業有限公司

  達州日報社

  

  小時候經常聽到

  “磨剪子嘞,戧菜刀,修拉鎖......”

  隨着時代變遷,

  這些曾經遍佈達城街頭巷尾的老行當,

  正漸漸地淡出我們的視線。

  而今,

  偶爾在城市的角落裏還能

  找到幾個執着的老手藝人,

  在堅守着自己精湛的技藝

  以及那份難以割捨的情感。

  街頭鞋匠成立華,

  今年70歲了,

  從1980年至今一直做着給人修鞋的活兒……

  

  一架老式補鞋機,

  一個修理木箱子,

  一架配鑰匙的操作檯......

  成立華小小的店裏擺滿了各種工具。

  在張家灣,

  記者見到了正在忙活的成義華,

  他正熟練地磨邊、抹膠、擦乾,

  細心地照顧鞋子的每個邊邊角角。

  做完後,

  他一一把工具放到木箱裏,

  臉上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在問到修鞋的手藝跟誰學的時,成立華笑着擺擺手,說:“咱們農村最開始跟着師傅學修鞋,精細的手藝活都得自己琢磨,多琢磨多摸索,自然有了好手藝。”

  

  聽完這句話,記者不禁有些感觸,又看了看小攤,發現成義華同時還經營鞋美容、換鎖、配鑰匙等系列手工活。

  成立華今年70歲,渠縣人。小學文化的成立華在農村幹了十幾年的農活後,爲了改善生活,學會修鞋這一技術活。

  

  1984年來到達城張家灣路擺了個修鞋攤。“那會兒生意真是好,城裏人穿的鞋子高檔,破了就會來修,客人來來往往,一天都沒空下來的時間。”

  

  就這樣,成義華在達城生活的這三十四年間,一直重複着同樣的工作,每天早晨8點左右開始擺攤,到下午沒生意了就收攤。

  從最初的小地攤到現在的小店鋪,從普遍統一的布底鞋、解放鞋,到現在各式各樣時尚時髦的新式鞋,成立華的手不知經過了多少隻鞋子,嘗過各種酸甜苦辣。

  

  對自己的手藝很自信

  閒聊時,一位女士來補鞋,她高跟鞋鞋跟磨損嚴重,鞋跟裏的鐵釘與地面摩擦發出難聽的聲音。成立華看了看,便嫺熟地用工具除去磨損的地方,並裝上一小段新的鞋跟。不僅如此,成立華還把鞋子脫膠的地方都仔細粘好,這位女士對成立華的手藝讚不絕口。

  “這都是老手藝了,一看就知道怎麼修理。”成立華謙虛地說。

  

  

  看成立華修鞋,便能感受到一種歲月的沉澱。坐在他對面,看到他額頭和脖頸冒出的細紋,燈光打在臉上泛出油膩的光澤,成義華雖然年紀很大了,但雙手依然靈活有力,補好的成品,針線依然深密,膠印依然緊湊。

  很快又迎來了好幾撥客人,大家交待幾句放下鞋就走。“成師傅修鞋的手藝相當好,我一年四季的鞋子都是他修。”很多前來修鞋的老主顧稱讚道。

  成義華告訴記者:“如果我修的鞋還有毛病,不管過多久,只要拿來,我都免費維修。”簡單樸素的話語,透露出他對自己的手藝非常自信。

  

  “做到做不動爲止”

  成立華的鋪子在張家灣路也是幾經輾轉,“三十多年了,做了這麼久,很多老顧客都有感情了,很多人都是大老遠跑來,咱不能讓人家白跑一趟。”成立華說,在達城修鞋匠裏,他應該是年齡最大的一批了。

  隨着社會發展,很多修鞋的老手藝人都轉行了,但是成立華仍一直堅持着,還把手藝傳給了兒子——

  “父親什麼都會,製鞋、修鞋、配鑰匙都不在話下。”成立華的兒子成喜樂說,他配鎖換鎖的手藝也是傳承了父親的衣鉢,別小看修鎖換鎖這門手藝,像他這樣年紀的鎖匠幾乎都是從小開始學,並不是半路出家的“門外漢”,所以也練了一手功夫和技術。

  

  兒子在外面修鎖,成義華就在店裏守着修鞋攤,他說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兒子說:“年輕就不該怕受累。”說完成立華又看了一下自己的小攤,有些留戀地說道:“自己也想幹到幹不動再爲止吧,這麼多年也已經習慣了。”成立華坦言,現在會這個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以後估計都不會找得到了。

  

  記者 蔣金洪

  責任編輯 劉豔 編輯 劉民婕

  注意!!! 小編放大招啦!

  

  點新聞

  快來紮起!達州這11個地方入圍“四川最美小鎮古村落”評選,有你家鄉嗎?

  全天候拉網式排查!達州這兩家施工單位被重罰

  凌晨1點,這位媽媽發了條朋友圈,家長羣都炸鍋了!

  下載掌上達州也有各種福利喲!

  

  微信商務合作:13568160555

  15984786111

  達州晚報市民熱線:0818—2382258

  領導:你們那個點贊怎麼就弄不上去?

  小編心裏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