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早產兒日:關注高齡產婦保障早產兒

網絡配圖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 隨着“二孩”效應凸顯,高齡孕產婦的比例明顯增多,這也意味着會有更多的早產兒出生。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產科主任孟海霞介紹, 2017年和2018年,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出生的第一胎寶寶共有3913例,早產共94例。其中17年一胎寶寶早產41例、2018年一胎寶寶早產53例。而2017年和2018年出生的二胎寶寶共有1800例,但是早產兒卻有65例,其中2017年早產37例,2018年早產28例。所以根據數據可以看出,早產率的上升與二胎產婦生育年齡偏大有很直接的關係,與二胎產婦妊娠合併症、子宮發育異常、宮頸機能不全、生殖道感染、孕期工作壓力大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高齡產婦爲了寶寶的健康,必須重點關注生育風險。

“我們也理解高齡媽媽急欲抓住最後機會生育二胎的心情,再加上隨着醫學技術迅速發展,常有低齡早產兒奇蹟生存的例子見諸於媒體。但高齡產子風險非常大,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要寶寶前,一定要充分評估,理性考慮。”孟海霞建議,高齡孕產婦更要重視孕前檢查,確定各項指標正常後再備孕,另外,備孕媽媽需改善生活環境,改變不良習慣,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生活中,要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刺激。孕期根據醫囑定期檢查,重視自我檢測胎動,應定期檢測孕婦體重變化,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何保障早產兒健康成長呢?孟海霞提醒,早產兒定期返院檢查非常重要。早產兒應定期返院,進行血液檢查、體格生長監測與評價、神經心理發育監測、篩查與評估、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及聽力評估等檢查。酌情制定個體化餵養建議、家庭護理指導及早期干預方法。通過早期監測、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可有效減少和避免發育異常和功能障礙的發生,促進每一位早產寶寶身心健康發展。(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馬妍 實習生 謝凱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