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釣魚時如何正確使用子線?不少釣魚人存在很大誤區!

在以往的傳統釣中是沒有子線這個概念的,從臺釣興起開始,短短的幾十年間逐漸被大多數釣魚人所接受且頗受釣魚人所喜愛,即使是愛傳統釣的老釣者們大多都接受了這種主線加子線模式。

子線綁法

使用子線的優勢有很多,但是不少釣魚人還是對它的理解存在不少的誤區,以至於就算使用它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今天蓑笠哥就如何正確使用子線來說說自己的看法,之前也有在悟空回答裏面專門對這個回答過,不過可能文章寫得會更詳細一些。

我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我們爲什麼要用子線以及使用子線的意義。蓑笠哥在釣魚是與釣友交流過程中發現現在很多釣魚人認爲,子線的意義是爲了放大信號,減少擋口,好讓魚兒的喫口能更清楚的反應在漂相上;其實這只是使用子線其中一個附帶的作用,而子線的正真意義在於:保護主線。

主線

我常常見到釣魚的用主線比子線大約粗20%左右(釣黑皖等大物的時候這個比例會拉大),這樣在一不留神中了比我們目標魚大得多的魚的時候會先切斷子線,從而保護主線上的其他釣組,比如比子線貴的多的魚漂。這樣就能讓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般在我們垂釣實踐當中,就算我們用主線和子線一樣粗細,在遇到非目標大魚的時候往往先切斷的還是子線。因爲子線常常因換餌、被硬嘴魚咬、碰到硬物等情況磨損、張力比不了主線、子線的多處結節也會讓子線的拉力銳減。

下面幾個是蓑笠哥正確使用子線的經驗之談,希望能幫到釣友們,如果說的不對還請在評論區指正,不勝感激:

漁獲

1、要確保子線的拉力比主線小;也就是說,如果是同一種線,我們子線需要比主線小20%左右,;這也是爲什麼蓑笠哥推薦大家用主線和子線用同一型號的原因,因爲同一種型號的先不同的線徑纔會有不同的拉力。

很多釣魚人,主線用比較便宜的,子線買昂貴的(害怕切子線鬧的),雖然子線確實比主線細;但是這樣造成了好的子線比差的主線的拉力還要強,所以在釣到大魚之後還是會切主線,造成整個線組的損失,這樣得不償失。當然如果是拉力有差距但是而且子線又抗磨損的話那也是可以的,比如:主線5KG,子線4KG,子線比主線貴而且抗磨損,這種情況完全可行的。

2、不同類型的線不能看粗細,要看拉力值;如果你用PE線做主線,要看清楚標示的拉力值。PE的拉力值就算比尼龍線小大概率還是切的主線,因爲PE不容易磨損,而且結節拉力和直線拉力基本相同,我們主線會承受結節的考驗。正確的是PE的拉力只需要尼龍的一半就好。

子線的優勢

3、根據魚體的大小靈活調整子線的長度;可以這麼說,子線越短信號傳遞的約清晰,但是子線越短越容易擋口而且信號有時候很雜亂。根據魚兒的大小調整和調漂的方式靈活調整子線的長度纔是最下選擇,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釣跑鉛時子線應該短;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我們釣跑鉛子線字需要5-10CM就可以了,而且要讓鉛可以滑動。比如釣鯪魚,或者有些情況下釣羅非的事情,短子線釣跑鉛明顯有優勢的多。

釣大物的時候子線應該加長;2KG左右對摺後20CM長度差不多,魚兒越大子線可以越長,但是最長應該留意最好不要超過40CM,因爲超過40CM就很難看清楚喫口,只能等喫死口了才能發覺,除非是特別大的魚(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大魚很難遇到),尤其是釣鰱鱅的時候,不管多大都不要使用過長的子線。當然,如果是有些特殊情況:黑坑釣滑鉛,飛鉛的時候可以靈活變通。

子線要從鉤柄前面出,切忌走後面出;我們釣魚的鉤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扁柄,而且會向後傾斜。很多釣魚人綁魚鉤的時候會讓線走柄後面(鉤尖那一面是前面)出,這樣在拉魚的時候常常會因爲鉤柄魚子線摩擦讓子線的拉力銳減,和魚拉鋸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切線。正確的出法應該是從前面出,這樣子線就碰不到鉤柄,從而減小了因爲鉤柄摩擦導致切線的可能。

子線最好使用比較柔軟的子線;就蓑笠哥自己來說,很喜歡用PE子線釣羅非,或者鯉魚;除非釣鯽魚、高背、華鯿等一些嘴巴不大而且口輕的魚用尼龍子線,其他大部分時候都是用的PE,尤其是釣嘴巴里面有小牙齒的魚的時候PE線有明顯的優勢,比如:黃骨、鬍子鯰、羅非、清道夫等等。

子線最好使用透明的線;雖然絕大部分的魚類都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兩種顏色,但是如果是透明的線的話很明顯能降低它發現的幾率;實踐證明,在一些滑口的釣魚場所透明性比非透明性要好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