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掌权,为即将油尽灯枯的清政权接续了半盏灯油。

慈禧

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满人贵族家庭,先是成为懦弱的咸丰皇帝最宠爱的妃嫔,诞生皇子之后,鱼跃龙门,成为皇储的母亲。

1861年,30岁的咸丰去世,慈禧6岁的儿子同治登基。辅政大臣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赐予咸丰的皇后、他最爱的妃嫔(也是新皇帝的母亲)“皇太后”的称号。在慈禧羽翼丰满之前,她与慈安皇太后、辅政大臣们短暂地分享了权力。待羽翼丰满之后,她老成地排兵布阵,用雷霆手段,迅速制伏了这些权力分享者,独享大权。同治皇帝年纪轻轻就夭折了,慈禧太后将自己妹妹的孩子收为嗣子,将他扶上帝位,这就是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在亲政之前,就已经被证明是个生性善良却软弱无力的男人,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在西方世界眼中,尤其是在多位列强派驻到中国的公使夫人眼中,她是一位有非凡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老佛爷”。

同治

然而,这位老佛爷实行的却是铁腕统治,清政权在慈禧的铁腕下获得了新的喘息之机。1900年,原本具有排满性质的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老谋深算的慈禧成功地把它的矛头转向了外国人,虽然八国联军粉碎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的激烈抵抗,并迫使慈禧太后暂时逃亡,但她还是成功地控制了局势。

1908年11月15日,也就是形同傀儡的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去世,满人的政权从此走向崩溃。

光绪皇帝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执掌大权,但是载沣既无实力也无谋略控制清朝糜烂的政局(这些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讲述)。中国人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大规模动乱爆发的征兆接二连三地出现。

密谋已久的革命派领导者意识到采取行动的时刻到来了。不过他们一开始打算推迟到1913年再起义,以便更加完全地控制陆军和海军。但是民间造反的气氛越来越浓烈,再也无法压制。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阿瑟·贾德森·布朗著,季我努译,重庆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作者 阿瑟·贾德森·布朗 著名传教士、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不同于西方傲慢的学者,布朗对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著有《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近东与远东》《远东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译者 季我努 国内著名民间学术团体,以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职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等。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