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海關總署公佈了4月的進出口數據,其中4月大豆進口量達到671.6萬噸,雖仍遠低於上年同期的764萬噸,但較3月份的428萬噸已經大幅上漲了50%以上。

而來自國際船運機構的數據顯示,5-8月我國大豆進口數量會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態勢,其中5月預計達到1000萬噸,受益於我國大豆壓榨廠的大規模採購,目前國際大豆價格的風向標——CBOT大豆價格已經漲至三週高位。

據悉,自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的需求開始陸續疲軟,在糧食市場,在經歷了3月下旬季4月初的一場“糧食供應危機”的虛驚之後,人們忽然發現,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需求不足的問題:由於商品缺乏流動性,已經給生產者帶來了不可想象的收入困境。

首先禁止大米出口的越南,在經歷港口大量大米滯留、巨量的貨款違約、部分大米出現變質之後,僅僅幾天的時間就再次恢復出口——貿易商們需要,農民無疑更需要。

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越南大米對華出口量達40萬噸,出口額1.85億美元。更多數據顯示,2020年前3月我國購買大米每噸平均價格爲461.9美元,同比增長6.3%。

而作爲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在此期間一直在積極尋求出口。

據美國《時代》雜誌4月21日報道,由於美國各地居家令的實施,幾乎所有農產品的需求都大幅下降。供應鏈條的中斷,讓一些農民不得不開始大規模傾倒、銷燬自己的農產品。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當人們不再種植糧食的時候,僅僅靠庫存反而是一種最致命的危險——而從全球範圍來看,當前全球糧食供應足夠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食品需求——當然,如果因爲需求下降導致生產者不再種植糧食的情況下,全球都會面臨食品供應問題。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隨着上游農戶、養殖場降低生產,在未來的食物採購方面意味着更少的選擇、更高的價格,購物與儲存食物的方式也將完全改變,不得不冒險進行囤積。

這種境況其實已經出現危險苗頭。

五月份交貨的烏克蘭玉米FOB價格每噸由180美元跌至168-170美元,導致出口幾乎停止,貿易商不願承受這樣的虧損,而出口的減弱則意味着其國內與庫存的增加,未來貿易商只能壓低其國內的收購價格。

烏克蘭玉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就是國際市場對烏克蘭玉米的需求下降了。作爲去年烏克蘭玉米的採購大國——中國,近段時間以來開始轉向美國玉米市場,因爲當前美國玉米到港完稅成本僅有1500多元/噸,而這個價格還是因爲來自中國的需求已經出現上漲才達到的價位。

從大豆、大米到玉米,來自中國的需求正給全球糧食市場帶來一些活力。

但至少截止目前爲止,全球糧食供應仍面臨着來自需求不穩定的威脅。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糧食價格指數對穀物、含油種子、乳製品、肉類和食糖等一籃子食品的月度變化進行衡量顯示,4月份世界糧食價格連續第三個月下降。

其中,小麥、大米受3月末、4月初的“糧食危機”意識影響出現較大漲幅,但從最近一週的表現來看,隨着糧食供應危機意識的淡化,泰國大米已經連續兩週回落,且幅度較大,各品種白米出口FOB價周環比下跌12-17美元/噸,報518-556美元/噸。

對於今年的糧食市場而言,全球貿易的停滯反而會引發價格的上漲,而出口國則面臨着生產效益的大幅下降,浪費和供應緊張並存。

而在國內市場,目前三大主糧的供應依舊穩如磐石,巨量的庫存仍是當前糧食安全的中主要解決問題,但一些危機意識也在進一步提升。

從今年東北地區的春播來看,在經歷了4年的玉米調減計劃之後,隨着國內玉米供需關係的變化,對於2020年的玉米春播雖然整體未出現大的改變,但在各種渠道可以證實,對於今年的玉米種植已經有地區給予鼓勵。

此外,針對最核心的夏糧收購問題,有關部門已經提前要求做好倉容準備工作,確保集中收購期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回落或者賣糧難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此期間市場一度傳出我國要增加1000萬噸大豆、2000萬噸玉米與若干棉花、白糖、豆油儲備的消息。

就糧食進口市場,除了大豆之外,具備官方背景的智囊機構均未對當前糧食進口可能對國內農業造成的衝擊表示擔憂。

而根據我國當前糧食進口管理政策,每年我國進口的玉米、小麥、稻穀等總量是由關稅配額控制,其配額內進口量總量不會超過我國糧食總體供應量的5%。

因此,儘管進口糧食價格偏低,但對於我國總體糧食供應和價格不會構成任何實質性影響。而在大豆供應方面,受困於我國自然資源因素制約,目前已經在學習日本等國,在積極穩固自身的貿易通道。

中糧國際巴西公司有關負責人近期對媒體表示,今年在巴西累計採購2019/2020作物季大豆800萬噸,目前已完成出口330萬噸,其中約260萬噸出口至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