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原材料一路高攀,但這也是傢俱生產企業主要收益和壓力的來源!

喜憂參半吧!原材料暴漲原因也就不多贅述。

這幾年來,紅木傢俱生產企業一直被光環圍繞、以爲是“暴利”企業、其實不然!

在紅木原料成本控制中,除了料普遍越來越小、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還有一個最讓紅木老闆頭疼的出材率問題。在影響出材率的因素中,“空心”問題無疑是首要之一。有時,一根碩大的木頭,因爲空心,連一塊像樣的板都開不出來:

看着這一幕開料老闆只能苦笑

開料過程

產生大量的邊角料。

根據傢俱設計圖紙來定開料的尺寸:厚薄、長短、寬窄,開料師傅除了掌握機器的操作技術之外,還要堅持“長料不能鋸短,寬料不能鋸窄”。

風險

由於很多紅木原料優劣程度無法在表面判斷,開料過往往差強人意,這些風險只能轉嫁到成本上,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憂。如果空心是顯見的倒也還好說,畢竟市場上空心料和實心料的價格是有差距的,買料時就會按實心度報價、出價。

這種“無心材”的緬花料,當然要比實心料便宜...

問題是,有些“空心”並不是顯見的,往往讓人防不勝防,有時按實心的價格買的料,一開料卻變成了空心。有時候,外表看只是一個孔,中間就變成一個洞。甚至外表毫無徵兆,到了裏面卻莫名其妙的變成了夾白、裂心、空心:

基本上,每個紅木廠老闆在講起開料都有一堆故事,都有過買的實心好料一鋸變成空心廢料的經歷。

低檔的料也還好說,心痛可惜一下也就算了,如果是高檔料的話就是真割塊肉了,可能做一套傢俱掙的錢還不夠這一根料賠的。

因爲長得太慢,所以成材需要的時間太長,時間太長就容易空心,空心多了就導致出材率低,出材率低就推高了成本高,這些,都是紅木傢俱貴的原因,也是僅僅用木材價格很難衡量對比出傢俱價格的原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