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歲的袁倩鵬在內地出生,小學中學均在香港讀書,中學畢業後到暨南大學讀市場推廣科目,2017年起創業,現為廣州番禺區麻麻良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形容事業仍在拼搏期,每月約有1萬元營業額,扣除成本後每月賺取約5000至6000元人民幣左右,期望未來達到10萬元,並表明會留在當地生活。調查顯示69%人表示畢業後將投入工作,當中38.3%和30.9%畢業生分別選擇到香港和內地工作。

香港大學學位競爭激烈,近年不少年輕人選擇到內地高等院校升學。近日「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發表全港首個「內地畢業港生出路研究」報告,論壇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317名畢業5年或以內的內地畢業港生,以瞭解其發展情況及意向。

當中62%為香港長大港生,37%在內地長大,受訪者主要從事醫療衛生福利界別,其次為保險、金融或銀行、商業及專業服務、教育、傳媒等。

調查顯示69%人表示畢業後將投入工作,當中38.3%和30.9%畢業生分別選擇到香港和內地工作。整體數字上,有28%受訪者表示畢業後會繼續進修,其中有21%稱會到內地深造,僅6.8%到香港深造,選擇國外發展者佔3%。

內地畢業港生未來5年內最傾向回香港發展,高達49.1%,其次為深圳,16.4%;廣州為13.3%,而首都北京則只得4.9%;畢業後選擇居住的內地城市中,以廣州最受歡迎,其次為北京、上海和深圳。

有超過40%則表示未來3年內會考慮在大灣區城市發展,當中19%人已經在大灣區發展。此外,近半數港生表示因大灣區的樓價和房租都低於香港,願意調低工資考慮前往大灣區發展。

內地畢業生畢業後5年內,在內地及香港工作的薪酬中位數兩者相距甚遠,分別為8240元人民幣與17230港幣,前者為後者的56%;近半內地工作的畢業生收入為5000元至1萬元人民幣,只有約30%受訪者賺取超過1萬元人民幣;

在港工作的畢業生收入明顯較高,接近55%畢業生收入達1萬至2萬元,23.6%更賺取超過2.5萬元。研究收集內地本科畢業5年以內的工資數據,並將香港和內地,包括大灣區的工資中位數作比較(即8240元人民幣/17320港幣),得出2019年內地畢業港生工資指數為56。

而大灣區發展意願指數則以現時以及未來三年考慮移居大灣區的比例(即60.1),與瞭解大灣區工資、租金和發展前景後的意願(即64.6)作比較,得出2019大灣區發展意願指數為62.4。

30歲的袁倩鵬在內地出生,小學中學均在香港讀書,中學畢業後到暨南大學讀市場推廣科目,2017年起創業,現為廣州番禺區麻麻良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形容事業仍在拼搏期,每月約有1萬元營業額,扣除成本後每月賺取約5000至6000元人民幣左右,期望未來達到10萬元,並表明會留在當地生活。

他又指內地政府鼓勵創業,會提供場租補貼和協助招聘人才,營銷工具像團購平臺也較香港多,認為若發展良好,可回港開分店拓展市場,坦言對比留港發展同學月入1萬多至2萬元,自己追求的更多。

袁倩鵬憶述畢業後以20萬人民幣「起家」,加上當地政府補貼,每月「死慳死抵」慢慢達至收支平衡,創業初期在內地租住治安較差的「城中村」,每月只需約400元人民幣,內地用膳費用更可以每餐低至約10元人民幣,令生活費用大大減少,增加創業資金。

資料來源:香港01、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