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佈

  作者 | 肥皂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佈首發作品,未經網貸之家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近日坊間傳聞杭州多家存量在1億以下的P2P平臺被監管部門清退。而據此前公開信息顯示,湖南和廣東兩地已開始對網貸機構進行取締、勸退。

  對於那些曾經以“小而美”爲自豪的網貸平臺,也許會在整個監管收緊的大環境下凋謝。曾經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變成了曇花一現。對於規模較小網貸平臺的清退,我個人感覺應該遵循市場規律,不盲目的“一刀切”,到了清退環節,重點要保護出借人利益。

  一、不要盲目“一刀切”

  從客觀中立的角度,我們不能拿網貸平臺的業務規模、待收、交易量來衡定網貸平臺的風險大小,這些“過往業績”也不代表平臺是否暗含着風險。若完全按照交易量、待收餘額等“成交指數”清退平臺的話,就等於是“一刀切”。小平臺未必有風險,大平臺也未必是安全,應該注重的是網貸平臺的業務形式和網貸平臺本身的風險。

  如果按照風險的定價邏輯來看,往往越大成交量的平臺,所蘊含的風險越大,小交易量的平臺“船小好調頭”。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今年暴雷平臺的整體待收超過1200億,其中5億以上平臺合計待收佔比超80%。

  大平臺一但暴露問題,最爲受傷的是出借人,往往存量大的平臺,貸款餘額較高的平臺,涉及的出借人、借款人也非常之多。然而,現階段網貸平臺進入了整治合規的關鍵時期,“用體量綁架監管”、“大而不倒”是否真的存在?化解平臺的風險,並非朝夕,倘若單純的“切掉”小平臺,反而會讓這個市場喪失信心。

  用體量來衡量平臺是否有風險的做法並不科學,也不嚴謹,反而容易讓整個市場失去信心。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源頭說起,在2017年底,監管層透露出“新設立網貸平臺”(2016.8.24以後設立)原則上不允許備案。現在有傳存量業務小於1億平臺清理退出,從市場角度等同於“關閉”了網貸平臺的發展之路。就算網貸平臺未來完成備案合規,也不會有“新設平臺”進來,整個市場缺乏了活力。

  對於監管來講,從經營成本角度考慮,小平臺也許在整個合規中沒有什麼優勢。比如:銀行存管對接,出具法律意見書、專項審計報告,小平臺或許沒有這樣的物力財力。銀行存管動則百萬投入,不僅僅是需要金錢,更是需要相應的配套技術。“硬件”上的短缺也不能成爲判斷平臺有風險的依據。需要監管注意,有的小平臺依舊是合法、合規的去做,體量小不代表着不合規,人不多並不代表着有風險。

  歷經雷潮,網貸平臺最大的風險依然是來自於資產端的違約風險,和網貸平臺自身的內部控制風險、實際控制人的道德風險這三類。

  二、從小做起是基礎,不能因未來風險而抹殺

  說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曾經看過郭德綱先生的自述,德雲社最早成立在90年代,那時候德雲社只不過是一個小劇場。大家衆所周知,相聲在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這段時期是處於一個“低谷期”。名不見經傳的郭德綱先生,當時創辦德雲社的時候也是過“緊日子”。按照當時的規定,這種“小劇場”取締它也是在情在理的事兒。然而,誰也沒想到,德雲社現在成了一個非常知名的相聲大劇場。

  誰都是從小做起。

  我個人的觀點來講,網貸平臺的發展也應該順應市場環境,監管作爲監督方應該是順應市場發展,防控風險發生。不能感覺某一類平臺要發生風險,從而就阻斷平臺的發展,風險的源頭並不在於平臺的大小,而在於業務模式。

  今年的“風險釋放期”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頭部平臺”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摧毀着出借人的信心,也給整個市場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有出借人指出,壓根沒想到這家平臺會出問題,自己也是個老投資人了,之前宣傳的那麼好,還是出現了問題。

  整個市場缺乏透明性就等同於隱藏了風險。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小平臺“掛羊頭賣狗肉”打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的名義從事着非法集資的活動。其實,這種監管方式我們不妨看一下私募基金的監管。

  對於私募的監管中,如果管理人在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六個月內沒有發新產品,那麼就要取消管理人資格。如果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清盤最後一隻管理基金,並一年之內沒有發行新產品,同樣取消管理人資格。該政策是鞭策和激勵私募基金管理人,拿到私募“牌照”,就要好好用,並且有存續的私募業務。並沒有按照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規模來劃定,沒有說管理規模不足多少就不允許幹。

  所以,從業務上進行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單純的論規模、講背景確實有點武斷。之前監管對於網貸平臺的合規備案,也是表達了合規一家、備案一家不設有門檻限制。那麼,對於真真正正做業務的那些平臺來講,是不是也要給一次機會?

  三、若要退出,保護好出借人利益

  對於那些確實存在違法違規的平臺來講,應該予以清退、退出。但是,光有退出的想法還不夠,更應該重點保護出借人利益。

  對於那些監管認定的有問題的小平臺,如何去認定它有問題?有沒有明確的公示問題?或者有哪些條件沒有達到?應該給予明確的公示。

  再者,從出借人保護來講,如果清退出小平臺,出借人的權益如何能夠進行有效的保障?良性退出機制已經開始施行,然而真正做到良性退出的平臺還是屈指可數。如果監管此次再次清退小平臺,也代表着網貸平臺將在今年遇到第二次“退出潮”。前一次是暴雷引發的退出,這次是小平臺受到監管引發的退出。

  對於出借人來講,平臺的退出最關心是自己的本金是否能夠得到保障?是否能夠平安的回來。那麼如果監管部門在同一個時期,集中讓小平臺退出,同樣會引發整個市場的動盪。在良性退出機制沒有完善,沒有完全落地的前提下,讓網貸平臺“裸退”還是需要慎之又慎。

  不可否認,由於網貸涉衆較廣的特殊性,監管部門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存在人手不足的挑戰。但由衷地希望監管部門充分考慮和了解整個市場,不要讓小規模的網貸平臺曇花一現。

  對於大多數的平臺來講,網貸這個業務之所以想繼續的做下去,不僅僅是爲了賺錢,同樣也是一種對於行業和市場的認可。網貸行業的門檻不應該體現在交易量的大小上,而是應該體現在合規、透明、團隊的專業性上。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以來,各種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不僅給市場帶來活力,也帶來了創新。我們不能去判斷未來風險,只能夠防範風險,希望監管部門不因單純的考慮風險防控而進行一刀切。整個市場需要活力,曇花一現終究不能長久。

  

  作者:肥皂

  簡介:現任某大型平臺派出機構副總,主管風控、客服業務。所擅長領域:互金、網貸、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經濟、金融業務。微信公衆號:fknxs_116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網貸之家專欄現全面公開徵稿,如若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有興趣,恰好又喜歡寫作分享,可將您的作品發送至[email protected]投稿。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獨家:2018年爆雷平臺兌付現狀(附名單)

  存量不足1億小平臺遭清退引熱議:小而美P2P恐被誤傷

  受害人請注意!法院公告這家26億未兌付的線下理財公司首批退賠

  要回血汗錢有招!出借人聯手平臺向老賴討債成功(附案例)

  點亮網貸之家“星標”,就差你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