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婷/ 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清晨鐘鳴鼎沸,夜晚萬家燈火,今夜七夕,不知多少“狗糧”又將灑向人間。

但是若論撒狗糧產生的巨大經濟價值,可能還真沒幾個人及得上張克勤——因爲他真得撒了一手好狗糧,他精心調製的那些色彩斑斕、雅緻精細的寵物糧,去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高達250萬。

一、轉行做“寵物廚師”

雞肉、胡蘿蔔、草莓、玉米、小魚乾……

張克琴端着裝滿各色材料的食盒進了廚房。雞肉切塊,胡蘿蔔切丁,草莓切片。將小巧精緻的煎鍋放到酒精燈架子上,用火加熱,倒入亞麻籽油,油熱後放入雞肉塊,煎至兩面金黃後出鍋。他把雞肉夾到用一片綠葉蔬菜裝飾過的盤子裏,再用鑷子夾起草莓胡蘿蔔小魚乾等進行點綴,末了不忘在雞肉上澆上自己祕製的醬汁。

他把菜輕輕地放到食客面前,食客立即開動。從食客臉上,看不出讚許或是否定的表情。但光從食客大快朵頤,彷彿要將面前的食物一掃而光的勢頭來看,張克琴知道這是對他無聲的肯定。

對了,食客是一隻小鼠。

這是張克琴經營的淘寶店鋪“萌主駕到”首頁的一支宣傳視頻。他的店裏,專賣各種各樣給貓,以及倉鼠、刺蝟、兔子、龍貓等小型寵物喫的寵物糧。與市面上成分較爲單一的寵物糧不同,他賣的寵物糧,都是經自己不斷研究嘗試,用多種純天然食材按一定比例調配出來的混合糧。

這個80後的淘寶店主自稱“寵物廚師”。不過幾年前,他的主要工作,還只是爲人類烹飪食物。

他大學裏讀的是設計專業,愛好做菜,取得了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資格。2012年,他開了一家藝術餐廳。除了做菜,他平日裏還喜歡畫畫、養各種多肉植物和寵物,過着佛系的生活。

張克琴尤其喜歡倉鼠等小型寵物,但比起養貓和養狗的人來說,養小寵的人仍然屬於少數,因此小寵們的需求也常常容易被市場忽視。“一般市面上能買到的小寵糧,大多都是小米、五穀雜糧以及廉價的膨化糧,裏面還含有大量的黏合劑,喫了對小寵身體不好,但卻利潤很高。

小寵的壽命很短,像倉鼠大多隻能活一到兩年左右。它們用自己一生陪伴我們,值得我們給它們最好的愛。而它們要的也很簡單,比如說,每頓都有好喫的。”有一天,他突發奇想,開始嘗試給自己家裏的“毛孩子”們做菜。

二、研發寵物“新菜單”

爲了方便控制食材的量,他特意去弄來了像小孩子們過家家一般大小的迷你鍋、迷你刀等餐具,並開始查詢和翻閱一些寵物飲食相關的書籍資料。“馬虎不得。這些小動物的腸胃十分敏感,有些食材稍有過量,立馬會引發它們的不適並且導致患病。”

有一次,他在給家裏養的倉鼠嘗試“新菜”時,因爲裏面高蛋白成分含量過多,倉鼠喫了以後上火了,還出現發炎的跡象。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大家都會給小鼠用藥。可市面上的藥大多都是喂貓、狗的喫的抗生素,專門針對小鼠開發的藥特別少。”他捨不得給“毛孩子”用那些亂七八糟的藥,就試着給它泡了點菊花茶放在飲水器裏,沒想到倉鼠喝了居然很有效果,第二天就沒有了不適的症狀。

他趁這個機會翻了各大古醫書,找到一些其他清熱解毒的草本植物,經過反覆選料和配比,製成的升級版的具有去火去口氣除尿臭的“寵物茶”也成了張克琴店裏熱賣的寶貝之一。

爲熱愛所消耗的時間終於予人回報。張克琴花了四年給家裏的“毛孩子”們開發“新菜”,把作爲匠人的敏感與專注也添入這些料理中進行調味,終於掌握了一大批符合他們口味的“菜單”。

他把“菜單”發到了他所在的寵物飼養交流羣,和其他飼主們一起分享。後來,他乾脆想,爲何不直接把這些菜做成便攜可速食的包裝,向更多飼主推廣呢!他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工作室,找到了合作生產的代工廠,並於2017年和工作室的夥伴們一起上線了自己的淘寶店鋪“萌主駕到”。

不到一年時間,這家店便收穫了近3萬小寵粉絲,並率先進入極有家優質店鋪,年銷售量達到250萬元。在2018年淘寶造物節的近180家“神”店名單中,“萌寵駕到”赫然在列。

三、不可或缺的工作室

張克琴把店鋪所取得的成就歸功於他與工作室同事們的合作。“工作室裏分工詳細,有專門做設計推廣的,有負責文案的,還有攝影師。”店鋪裏的很多產品首頁都有其單獨的宣傳小視頻,都是在工作室裏拍攝完成的。視頻溫馨而歡快,用簡短的一兩分鐘講述這道“菜”的研發與張克琴家裏“毛孩子”們的故事,受到衆多買家的一衆好評。通過分享他與小寵們的日常互動,讓更多的買家們感受到寄託於食物上的人與動物間的情感聯繫。

當然,要帶給消費者舒適的購物體驗也不開客服們的服務。在細心的答疑和溝通背後,買家們並不清楚互聯網的那一頭坐着是怎樣的人。張克琴店裏的六位客服,“身體上都有着這兒或那兒的不健全,但是聽覺和視覺都沒問題。”張克琴的一位朋友是從事殘疾人培訓的,有一天聽朋友提起後,便讓他幫忙介紹兩個人先來店裏幫忙試試看。客服們當中有些人並沒有飼養寵物的經驗,張克琴便讓他們先帶薪在線上接受一個月的培訓,主要是學習寵物飼養的相關知識。“客人們常常會來問各種問題,有時與產品不想管,而是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我家倉鼠懷孕了要生小鼠了怎麼辦之類的。我們也有科普這些知識的責任。”

到目前爲止,這六位客服的工作都完成的很好。他們無需來到工作室上班,坐在家裏打開電腦,便可以進行工作。在互聯網面前,他們可以忘掉自己的缺陷。

張克琴還在工作室裏騰出了約150平米的地方來安置他的小動物們。

他有兩個孩子,大的2歲,小的今年纔出生。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就把家裏的六隻貓,四條狗,二十幾只倉鼠,四隻藤鼠,四隻刺蝟,兩隻兔子和一隻龍貓都搬到工作室來了。因爲這樣“方便照顧和打理。”並且,他認爲家中的孩子還太小,並不是接觸小動物的最佳年齡。

“等到他們都上小學了,開始懂事了,我就把‘毛孩子’們都搬回家去。”張克琴回憶起他從高中到現在,養小動物的過程中也發生過不少“悲傷”和“意外”。但是通過照顧這些小生命所建立起來的愛心和責任感,對自然和生命的敬重,對新生與死亡的體悟……這些情感的習得,他不想讓孩子缺席。

四、一門有關孤獨與陪伴的生意

店裏的老客戶吳女士家裏養了五隻倉鼠。以前,家裏人不喜歡她養這些,說她照顧不好。“可現在我不僅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還能照顧好我的五個‘兒子’。”她三年前大學畢業後決定留在當地工作,一個人租房住。好不容易有了自己個人空間的她從那時開始養倉鼠。

“平時工作遇上的不順心,沒法和家人和朋友說的煩惱,回家都會對着它們說說。現在最大的一隻倉鼠已經兩歲多了,大概因爲老了食慾也沒以前好,我就換着花樣給它買各種新鮮的寵物糧,希望它走之前能多喫點好喫的。”她說,“當初決定要養寵物是有和家人賭氣要證明自己的成分在,後來發現它們慢慢成爲了我在這座城市裏的家人與支柱……其實是我在依賴它們”

像吳女士這樣尋求着陪伴的人還有很多。叫起牀、純陪聊、道晚安、代捱罵……以養寵物爲典型代表,以陪伴爲主的商品層出不窮,“陪伴經濟”的浪潮來勢洶洶。

根據《2017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的數字:2017年中國的寵物產業收入已達1340億元,中國養寵家庭約達到5912萬,養寵家庭比例達到17%。可見,消費者的消費決策開始愈來愈多受到情感消費的影響,解決孤獨感和被陪伴需求的萌寵經濟可能遠遠不止是一個千億市場。

張克琴說,他們那個年代的孩子沒有手機,每天放學可以去河裏游泳或是去打球去溜冰,能玩的東西太多了,可現在的人們物質條件豐富了,生活裏卻只剩下了手機。“現代人都孤獨,所以每天喊着想要吸貓擼狗,想通過與寵物作伴,擺脫孤獨感。”

但陪伴不只是人類向動物單方面的索取,更需要通過相應的付出來維繫這段關係。張克琴以前開發的產品都是希望動物們喫起來越便捷越好,最近他卻有意將食物的步驟“繁瑣化”:不再只是打開倒入食盆中就可以喫,而是需要飼主們完成一些簡單的烹飪步驟後才能食用。他新開發的名爲“元氣桶”的產品,是可以給幼貓做主食的肉罐頭。打開後,需要飼主像泡泡麪一樣,用開水泡開,再加入調料包纔算完成。“不管是等待開水的燒開,還是食材的沖泡,擺放,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步驟,讓大家在製作寵物糧和餵食過程中有一種參與感,在相處中花費的時間越多,纔會越珍惜這份感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