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土·吾民

  

  旧时,吉林地方良医迭出。他们秉岐黄之术,效扁鹊、仓公之志,矢心矢力为苍生百姓疗疾祛病,他们的医者仁心,广受尊崇,留下许多佳话和传奇。

  虽然时光流逝,民间仍传扬着他们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可以得见昔日吉林医坛良医的风采,也可得见他们所处时代的世道人心……

  

  良医陈佐宾

  历史小说家蔡东藩有小说《慈禧太后演义》,内中一节写道,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夜,京城忽陨大星,次日,宫里即传出消息,说是光绪皇帝病重,已下诏向全国各省征召名医,诊视帝疾……

  这一段叙述,却并非向壁虚构。恽毓鼎之《崇陵传信录》、徐珂之《清稗类钞》《清光绪外传》等多书都记写此事,陨星“其声如雷,尾长数十丈,光烁烁照庭宇,至东南而陨。都市轰传紫微星堕……”

  但实际上光绪在这一年的年初就已病势渐重,到了七月,即愈见沉重,遂向各省督抚衙门发出谕示,命诏名医进京,为皇帝诊视疾病。

  吉林巡抚达桂接到诏旨,即传谕各州县厅,令务必认真访求,将本地名医荐至巡抚衙门。之后,达桂亲自甄选,确定将吉林城之民间郎中陈佐宾推举入宫。

  陈佐宾,字子侯,祖上三代从医,是真正的中医世家。青年时代,陈佐宾曾壮游京华,拜访京畿杏坛名师,归来后即继承父祖衣钵,悬丝诊脉,坐堂行医。几十年来,凭着父祖的医方,又加自己悉心研求,在诸多杂症的治疗上屡见奇效,赢得无数病家交口称誉,已是吉林城内外的一位名医。

  应召入宫为皇帝诊病,固然荣耀至极,这样的医疗团队,天下千万郎中里,有几个能得以参与?一旦入宫,即得御医之名,多少人都将仰望。可是,这等事也潜藏着种种不测,若有半点瑕疵,也会性命不保。

  陈佐宾忐忐忑忑去了,在宫里,只和其他几个御医一起参酌着推荐医方。当时,从各省征召来的名医尚有江苏的陈莲舫、福建的周景涛等。清宫医案记载,光绪的病情是:肾经亏损,下元虚弱。

  虽然断断续续用药,还是“调理多时,不见寸效”。这样挨到将近年底,光绪终在11月14日凌晨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龙驭殡天。第二天,慈禧也在紫禁城仪鸾殿慈驭升遐,临终留下一句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

  陈佐宾归来吉林后,京师所见,却使他大开眼界,立意创办一所医务学校,经由系统的学习教育,教授弟子,尽得其术而去,化一身为千百身,培育更多的郎中,以拯救大众的病苦。

  他改由半日出诊,半日筹划学校事宜。半年之后,学校开课。古来医家,皆将医方视作私有,不得外传。陈佐宾却在课室里不加掩饰,将家藏之秘授予弟子,引得一城人无不叹服,赞他为医有大公之心、至诚之意。

  辛亥革命之后,吉林城里英国传教士高积善开办的施医院已经很有人气,而当时尚无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院。一些医家郎中的医堂,大都局面狭小,极不利于疫病防治。陈佐宾遂向省署提出建议,应创建自己的官医院(公立医院),以为更多患者施药除病。

  但是,省署却以事为“不急之务”婉拒。之后,陈佐宾没有气馁,“乃斥私财”,又得一班急公好义之人集资,从容布算,协力筹建,终于很快“底成其事”。陈佐宾之举,首开吉林城医家开办医院之风,一些小有规模的医院从此多了起来。

  时人记述,陈佐宾每见病患之人,尤其“见贫而病者,几同身受”,有不持一文者,也必温颜亲炙,送以汤药。“生平所医杂症不下百千”,皆称“真一代良医也!”

  因为深孚众望,陈佐宾还曾担任吉林省防疫会会长、万国红十字会会长、永吉县议会议员,另如青年会、保路会、宣讲所、劝学所等社会公益事务,也都全力参与。在吉林的医林人物中,陈佐宾是值得铭记的一位。

  其子乃丰继承家传,大有父风,曾任奉军野战医院院长。

  张福申:狂犬病愈后矢志学医

  舒兰法特地方张家,多年里以耕读传家。

  这一年,在村塾读书的张家福申,县试时一举夺魁,名列前茅。乡邻纷纷前来道喜祝贺。一班少年里,福申不仅人才出众,学业更为优异,很多经籍,不待讲授,即颖悟能解;一般诗章,则倒背如流,塾师也叹为罕见,人皆称此子将来必是取青衿如拾芥,前程高远不可知……

  这日放学归家,走至村边一段荒径,忽地不知从哪里窜出一只野狗,直直地奔上前来,福申惊觉时,狗已窜到跟前。那时手中无物,飞脚去踢,狗却不躲,一口竟将脚踝咬得鲜血淋淋。忍着痛再要踢时,狗却已跑了……

  跛着脚,一瘸一踮回到家里,方知那狗是一只不晓得从哪儿窜来的疯狗,在村里时,曾经人人拎着棒子来打,也未打到,此刻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只是没料到,竟然咬了福申,张家人顿时慌作一团。有欲去打狗的,说是烧了疯狗的狗毛来喝,就可不发狂犬病;有欲去寻医的,相信还是郎中会有办法。

  到了后来,疯狗没找到,还是找来一位老郎中。这一带村庄,老郎中甚有声望,也医过一些疑难病症,张家也下了力气,要找最好的郎中。进得门来,老郎中看过伤口,又诊了脉,即应手拿出一些药丸,说道“无妨、无妨,只管用这药丸就可……”

  岂知老郎中走后,服过药,福申即病发,并且日甚一日,愈发严重起来,听一丝风也咆哮不止,见一点水也颤抖不住,遇到光便浑身抽搐。此时再找那位老郎中,他也蔫蔫地束手无策。

  张家人都没了主意,都料定已经无望,只能眼巴巴看着张家一个好后生一步步往那黄泉路上走……

  这天,偶然一位游方道士路过村庄,听闻此事,即直驱张家,说明来意后,从行囊里取出百多粒朱砂样丹丸,嘱家人立即强行灌下。张家人本已绝望至极,已是只想着如何料理后事,这时便是一根稻草也唯恐抓他不住,就按照道士的吩咐给福申服药。

  不想,福申服药一个时辰后,突然异常安静地沉沉睡去。

  道士和家人守候旁边,到第三天时,一个哈欠后缓缓醒来,便要吃饭,言谈举止一切如常。家人大喜,千恩万谢欲酬报道人,道人竟什么也不肯受,依旧一副行囊飘然而去。

  福申痊愈之后,依家人之意,仍是让他读书仕进,他却换了一个人般坚决不肯,决意放弃科举之途,改攻岐黄之术,愿效扁鹊、李时珍等名医,为世人疗伤祛病。从此,他即一心专攻医理,凡一切医家典籍,皆广收博览,而尤重易理研究。几年后,即张贴告示,坐堂接诊。

  他之诊病,从不需病人自述,望一望面色即知病从何起,断一断脉就知病情缓急;有病势沉重不能来的,只需报上生辰八字、得病时间,他辄辨以阴阳,证之五行,便可做出准确诊断,先卜生死休咎,继卜脏腑及寒热虚实,无不一一应验。

  他开具的药物,却是只有四神丸、双解散、凉膈散等十数种。内中实大有变化,只是外人不知。其医术之妙,大凡在此。几十年里,求医者接踵于门,皆随手奏效,而不以为功,人皆称其神医。当初为疯狗咬伤遇道人得救的故事,也成为法特地方的一段传奇。

  此为光绪末年事情。

  姚恺臣治红伤:枪砂自出

  民国初年的老吉林城里,曾有一家“中和医院”。院名匾额为吉林督军孟恩远所题。院长姚恺臣专门擅治黑红两伤。20岁时,曾遍访天下,拜名师求医方,终创己术。其施治之法,尊古而不泥古,处方以奇取胜。

  当时,吉林城里医家林立,姚恺臣却以独门之术闻名医坛。那时天下不宁,盗匪横行,刀伤枪伤者每日都有。

  这一天,却来一位乡间伤者,自言为寇匪所害,身中数十枪,枪砂密密麻麻,多如米粒,仿佛鸟啄,目不忍睹。至今已经三日,多处求医,看了后都告束手无策。

  姚恺臣为之四诊合参,又急令药师立煎“麻桂苦酒”,伤者温服,待到伤者周身灼热,随即热酒喷身。不一刻,伤者大汗淋漓,再细细涂以“金伤黑红散”,一遍遍擦拭均匀。

  第二天,那些数之不尽的枪砂竟都得令一样自出于外,密密麻麻浮于皮肤之上……自始至终,伤者未受大苦大痛,而创伤自愈,人皆大奇。

  姚恺臣留有“福寿千金膏”、“金伤黑红散”、“绿膏药”等奇方;有多位医坛名家出其门下。

  今日的“吉林中医百年名家”,姚恺臣名列其间。

  孙宗尧创希天医院:只为天地一诺

  1911年,16岁的孙宗尧从舒兰乡间走入吉林一中,与来自长春的王希天同学少年。两人同窗数载,志同而道合,结下深厚友谊。

  以后,孙宗尧受吉林省教育厅推荐,赴日本入东京医科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这时,王希天也在日留学,更多的时候则投身社会,与人创立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专事救助被歧视压榨的华工,深遭日人忌恨。

  1923年9月1日东京大地震,日本浪人趁混乱之机,将正积极营救华工的王希天野蛮杀害。

  孙宗尧强抑悲愤,立志禀其精诚,以义弘义。在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召开的王希天追悼会上,共同议定:在北京创立希天学校,在烈士的故乡吉林市创建希天医院,在上海建希天图书馆,在赴日华工最多的温州建王希天烈士纪念碑。孙宗尧一诺如天,担下创建希天医院之责。

  孙宗尧随即归国,多方奔走游说,宣传希天烈士事迹,终在社会各方赞助下,于1924年春在吉林市尚仪街创建了希天医院。

  希天医院创办者孙宗尧在授课 摄于1938年

  9·18事变后,日人侵占东北。伪吉林省教育厅的日人参事官桑田找到孙宗尧,声色俱厉地恫吓:“时至今日,希天医院的名字该改一改了吧!”

  孙宗尧一字一板地回答:“我们中国古书上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我名宗尧,尧乃古圣。宗尧与希天正是道统相继。”桑田听了,一时噎得无语。内心知其劲节不屈,于是使出种种手段,要搞垮希天医院。

  先是欲调孙宗尧去别处,孙宗尧借口推脱;后来又逮捕孙宗尧弟弟宗昌,诬其暗通抗联;又派密探暗地跟踪孙宗尧,威逼恐吓,孙宗尧皆岿然不为所动。

  如此一言誓诺,其后历尽艰辛,不屈不挠,不畏生死,大义行诺,躬身践诺,时人称赞,比之古代义士,尤见劲节风采。

  希天医院即是今天吉林市儿童医院的前身。

  希天医院在民国《大东日报》上刊发的广告

  孙宗尧夫人藤本玉子亦是忠贞女性,一怀大义深情,可与夫君相比肩。玉子原为日本东京养育院护士,孙宗尧留学日本时,两人定情。1927年,玉子不顾父母与兄长的反对,毅然独身来华与孙宗尧完婚。

  婚前婚后,日本驻吉林领事馆多次向其传讯施压,要她到领事馆签证登记,她说:“我既然嫁给中国人,就不必再到日本领事馆报到签证。”最后以“我已向南京政府提出加入中国籍申请”作答,使得日本领事馆大为尴尬。

  以后,藤本玉子在孙宗尧支持下创办了济仁助产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医护水平的助产士。在日伪当局残酷施压要整垮希天医院时,玉子一直给孙宗尧坚定支持。夫妻二人情怀相契,以情以义践履前盟,成为一段人间佳话。

  来源丨《江城日报》 作者丨高振环

  图片提供丨皮福生 责编丨李少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