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土·吾民

  

  舊時,吉林地方良醫迭出。他們秉岐黃之術,效扁鵲、倉公之志,矢心矢力爲蒼生百姓療疾祛病,他們的醫者仁心,廣受尊崇,留下許多佳話和傳奇。

  雖然時光流逝,民間仍傳揚着他們的故事。從這些故事,可以得見昔日吉林醫壇良醫的風采,也可得見他們所處時代的世道人心……

  

  良醫陳佐賓

  歷史小說家蔡東藩有小說《慈禧太后演義》,內中一節寫道,光緒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夜,京城忽隕大星,次日,宮裏即傳出消息,說是光緒皇帝病重,已下詔向全國各省徵召名醫,診視帝疾……

  這一段敘述,卻並非向壁虛構。惲毓鼎之《崇陵傳信錄》、徐珂之《清稗類鈔》《清光緒外傳》等多書都記寫此事,隕星“其聲如雷,尾長數十丈,光爍爍照庭宇,至東南而隕。都市轟傳紫微星墮……”

  但實際上光緒在這一年的年初就已病勢漸重,到了七月,即愈見沉重,遂向各省督撫衙門發出諭示,命詔名醫進京,爲皇帝診視疾病。

  吉林巡撫達桂接到詔旨,即傳諭各州縣廳,令務必認真訪求,將本地名醫薦至巡撫衙門。之後,達桂親自甄選,確定將吉林城之民間郎中陳佐賓推舉入宮。

  陳佐賓,字子侯,祖上三代從醫,是真正的中醫世家。青年時代,陳佐賓曾壯遊京華,拜訪京畿杏壇名師,歸來後即繼承父祖衣鉢,懸絲診脈,坐堂行醫。幾十年來,憑着父祖的醫方,又加自己悉心研求,在諸多雜症的治療上屢見奇效,贏得無數病家交口稱譽,已是吉林城內外的一位名醫。

  應召入宮爲皇帝診病,固然榮耀至極,這樣的醫療團隊,天下千萬郎中裏,有幾個能得以參與?一旦入宮,即得御醫之名,多少人都將仰望。可是,這等事也潛藏着種種不測,若有半點瑕疵,也會性命不保。

  陳佐賓忐忐忑忑去了,在宮裏,只和其他幾個御醫一起參酌着推薦醫方。當時,從各省徵召來的名醫尚有江蘇的陳蓮舫、福建的周景濤等。清宮醫案記載,光緒的病情是:腎經虧損,下元虛弱。

  雖然斷斷續續用藥,還是“調理多時,不見寸效”。這樣捱到將近年底,光緒終在11月14日凌晨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龍馭殯天。第二天,慈禧也在紫禁城儀鸞殿慈馭升遐,臨終留下一句話:“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

  陳佐賓歸來吉林後,京師所見,卻使他大開眼界,立意創辦一所醫務學校,經由系統的學習教育,教授弟子,盡得其術而去,化一身爲千百身,培育更多的郎中,以拯救大衆的病苦。

  他改由半日出診,半日籌劃學校事宜。半年之後,學校開課。古來醫家,皆將醫方視作私有,不得外傳。陳佐賓卻在課室裏不加掩飾,將家藏之祕授予弟子,引得一城人無不歎服,贊他爲醫有大公之心、至誠之意。

  辛亥革命之後,吉林城裏英國傳教士高積善開辦的施醫院已經很有人氣,而當時尚無中國人自己創辦的醫院。一些醫家郎中的醫堂,大都局面狹小,極不利於疫病防治。陳佐賓遂向省署提出建議,應創建自己的官醫院(公立醫院),以爲更多患者施藥除病。

  但是,省署卻以事爲“不急之務”婉拒。之後,陳佐賓沒有氣餒,“乃斥私財”,又得一班急公好義之人集資,從容布算,協力籌建,終於很快“底成其事”。陳佐賓之舉,首開吉林城醫家開辦醫院之風,一些小有規模的醫院從此多了起來。

  時人記述,陳佐賓每見病患之人,尤其“見貧而病者,幾同身受”,有不持一文者,也必溫顏親炙,送以湯藥。“生平所醫雜症不下百千”,皆稱“真一代良醫也!”

  因爲深孚衆望,陳佐賓還曾擔任吉林省防疫會會長、萬國紅十字會會長、永吉縣議會議員,另如青年會、保路會、宣講所、勸學所等社會公益事務,也都全力參與。在吉林的醫林人物中,陳佐賓是值得銘記的一位。

  其子乃豐繼承家傳,大有父風,曾任奉軍野戰醫院院長。

  張福申:狂犬病癒後矢志學醫

  舒蘭法特地方張家,多年裏以耕讀傳家。

  這一年,在村塾讀書的張家福申,縣試時一舉奪魁,名列前茅。鄉鄰紛紛前來道喜祝賀。一班少年裏,福申不僅人才出衆,學業更爲優異,很多經籍,不待講授,即穎悟能解;一般詩章,則倒背如流,塾師也嘆爲罕見,人皆稱此子將來必是取青衿如拾芥,前程高遠不可知……

  這日放學歸家,走至村邊一段荒徑,忽地不知從哪裏竄出一隻野狗,直直地奔上前來,福申驚覺時,狗已竄到跟前。那時手中無物,飛腳去踢,狗卻不躲,一口竟將腳踝咬得鮮血淋淋。忍着痛再要踢時,狗卻已跑了……

  跛着腳,一瘸一踮回到家裏,方知那狗是一隻不曉得從哪兒竄來的瘋狗,在村裏時,曾經人人拎着棒子來打,也未打到,此刻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只是沒料到,竟然咬了福申,張家人頓時慌作一團。有欲去打狗的,說是燒了瘋狗的狗毛來喝,就可不發狂犬病;有欲去尋醫的,相信還是郎中會有辦法。

  到了後來,瘋狗沒找到,還是找來一位老郎中。這一帶村莊,老郎中甚有聲望,也醫過一些疑難病症,張家也下了力氣,要找最好的郎中。進得門來,老郎中看過傷口,又診了脈,即應手拿出一些藥丸,說道“無妨、無妨,只管用這藥丸就可……”

  豈知老郎中走後,服過藥,福申即病發,並且日甚一日,愈發嚴重起來,聽一絲風也咆哮不止,見一點水也顫抖不住,遇到光便渾身抽搐。此時再找那位老郎中,他也蔫蔫地束手無策。

  張家人都沒了主意,都料定已經無望,只能眼巴巴看着張家一個好後生一步步往那黃泉路上走……

  這天,偶然一位遊方道士路過村莊,聽聞此事,即直驅張家,說明來意後,從行囊裏取出百多粒硃砂樣丹丸,囑家人立即強行灌下。張家人本已絕望至極,已是隻想着如何料理後事,這時便是一根稻草也唯恐抓他不住,就按照道士的吩咐給福申服藥。

  不想,福申服藥一個時辰後,突然異常安靜地沉沉睡去。

  道士和家人守候旁邊,到第三天時,一個哈欠後緩緩醒來,便要喫飯,言談舉止一切如常。家人大喜,千恩萬謝欲酬報道人,道人竟什麼也不肯受,依舊一副行囊飄然而去。

  福申痊癒之後,依家人之意,仍是讓他讀書仕進,他卻換了一個人般堅決不肯,決意放棄科舉之途,改攻岐黃之術,願效扁鵲、李時珍等名醫,爲世人療傷祛病。從此,他即一心專攻醫理,凡一切醫家典籍,皆廣收博覽,而尤重易理研究。幾年後,即張貼告示,坐堂接診。

  他之診病,從不需病人自述,望一望面色即知病從何起,斷一斷脈就知病情緩急;有病勢沉重不能來的,只需報上生辰八字、得病時間,他輒辨以陰陽,證之五行,便可做出準確診斷,先卜生死休咎,繼卜臟腑及寒熱虛實,無不一一應驗。

  他開具的藥物,卻是隻有四神丸、雙解散、涼膈散等十數種。內中實大有變化,只是外人不知。其醫術之妙,大凡在此。幾十年裏,求醫者接踵於門,皆隨手奏效,而不以爲功,人皆稱其神醫。當初爲瘋狗咬傷遇道人得救的故事,也成爲法特地方的一段傳奇。

  此爲光緒末年事情。

  姚愷臣治紅傷:槍砂自出

  民國初年的老吉林城裏,曾有一家“中和醫院”。院名匾額爲吉林督軍孟恩遠所題。院長姚愷臣專門擅治黑紅兩傷。20歲時,曾遍訪天下,拜名師求醫方,終創己術。其施治之法,尊古而不泥古,處方以奇取勝。

  當時,吉林城裏醫家林立,姚愷臣卻以獨門之術聞名醫壇。那時天下不寧,盜匪橫行,刀傷槍傷者每日都有。

  這一天,卻來一位鄉間傷者,自言爲寇匪所害,身中數十槍,槍砂密密麻麻,多如米粒,彷彿鳥啄,目不忍睹。至今已經三日,多處求醫,看了後都告束手無策。

  姚愷臣爲之四診合參,又急令藥師立煎“麻桂苦酒”,傷者溫服,待到傷者周身灼熱,隨即熱酒噴身。不一刻,傷者大汗淋漓,再細細塗以“金傷黑紅散”,一遍遍擦拭均勻。

  第二天,那些數之不盡的槍砂竟都得令一樣自出於外,密密麻麻浮於皮膚之上……自始至終,傷者未受大苦大痛,而創傷自愈,人皆大奇。

  姚愷臣留有“福壽千金膏”、“金傷黑紅散”、“綠膏藥”等奇方;有多位醫壇名家出其門下。

  今日的“吉林中醫百年名家”,姚愷臣名列其間。

  孫宗堯創希天醫院:只爲天地一諾

  1911年,16歲的孫宗堯從舒蘭鄉間走入吉林一中,與來自長春的王希天同學少年。兩人同窗數載,志同而道合,結下深厚友誼。

  以後,孫宗堯受吉林省教育廳推薦,赴日本入東京醫科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這時,王希天也在日留學,更多的時候則投身社會,與人創立留日中華勞動同胞共濟會,專事救助被歧視壓榨的華工,深遭日人忌恨。

  1923年9月1日東京大地震,日本浪人趁混亂之機,將正積極營救華工的王希天野蠻殺害。

  孫宗堯強抑悲憤,立志稟其精誠,以義弘義。在留日中華勞動同胞共濟會召開的王希天追悼會上,共同議定:在北京創立希天學校,在烈士的故鄉吉林市創建希天醫院,在上海建希天圖書館,在赴日華工最多的溫州建王希天烈士紀念碑。孫宗堯一諾如天,擔下創建希天醫院之責。

  孫宗堯隨即歸國,多方奔走遊說,宣傳希天烈士事蹟,終在社會各方贊助下,於1924年春在吉林市尚儀街創建了希天醫院。

  希天醫院創辦者孫宗堯在授課 攝於1938年

  9·18事變後,日人侵佔東北。僞吉林省教育廳的日人蔘事官桑田找到孫宗堯,聲色俱厲地恫嚇:“時至今日,希天醫院的名字該改一改了吧!”

  孫宗堯一字一板地回答:“我們中國古書上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我名宗堯,堯乃古聖。宗堯與希天正是道統相繼。”桑田聽了,一時噎得無語。內心知其勁節不屈,於是使出種種手段,要搞垮希天醫院。

  先是欲調孫宗堯去別處,孫宗堯藉口推脫;後來又逮捕孫宗堯弟弟宗昌,誣其暗通抗聯;又派密探暗地跟蹤孫宗堯,威逼恐嚇,孫宗堯皆巋然不爲所動。

  如此一言誓諾,其後歷盡艱辛,不屈不撓,不畏生死,大義行諾,躬身踐諾,時人稱讚,比之古代義士,尤見勁節風采。

  希天醫院即是今天吉林市兒童醫院的前身。

  希天醫院在民國《大東日報》上刊發的廣告

  孫宗堯夫人藤本玉子亦是忠貞女性,一懷大義深情,可與夫君相比肩。玉子原爲日本東京養育院護士,孫宗堯留學日本時,兩人定情。1927年,玉子不顧父母與兄長的反對,毅然獨身來華與孫宗堯完婚。

  婚前婚後,日本駐吉林領事館多次向其傳訊施壓,要她到領事館簽證登記,她說:“我既然嫁給中國人,就不必再到日本領事館報到簽證。”最後以“我已向南京政府提出加入中國籍申請”作答,使得日本領事館大爲尷尬。

  以後,藤本玉子在孫宗堯支持下創辦了濟仁助產學校,培養了一批具有現代醫護水平的助產士。在日僞當局殘酷施壓要整垮希天醫院時,玉子一直給孫宗堯堅定支持。夫妻二人情懷相契,以情以義踐履前盟,成爲一段人間佳話。

  來源丨《江城日報》 作者丨高振環

  圖片提供丨皮福生 責編丨李少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