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漆器的發源地,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已發現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千文萬華——中國曆代漆器藝術展“今日(11月16日)起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期將持續至2019年2月24日。

開幕典禮

”千文萬華“這個詞源出《髹飾錄》,它原本是形容明代漆器工藝的盛況,但借這個詞來作爲本次漆器展覽的標題還是貼切的,因爲這個展覽展示的漆器無論是年代還是品種可謂包羅萬象。

彩繪漆鎮墓獸 戰國(475BC-221BC)

湖北省荊州市劉家臺25號戰國墓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年代從戰國至近世,品種從素髹、彩繪到雕漆、填漆、螺鈿、鑲嵌、戧金、描金、描彩……再到後期的建漆、漆線雕等等,真是豐富多彩,雖然不能窮盡漆器工藝的全部,但漆器發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實物,可以說大多已經囊括其中。

彩繪雲鳳紋漆圓盤 西漢 (206BC-8AD)

湖北省荊州市高臺28號漢墓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本次展覽選取了281件文物,以時間爲序,以工藝爲綱,分“漆彩飛揚”、“清雅素髹”、“雕錦鏤華”、“螺鈿萋斐”、“金髹彩妝”、“閩風瑞光”六大工藝版塊進行展示。年代從戰國至近世,品種有彩繪、素髹、雕漆、螺鈿、金飾、建漆等等,包羅萬象。

展覽現場

展覽盡出上博館藏珍品,另借展了浙江省博物館、常州博物館、福州市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共7件重要出土漆器珍品,有些堪稱真正的國寶,出土後從未離開過當地。

朱漆戧金人物花卉紋菱花形奩

南宋(1127-1279)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村前鄉南宋墓出土

常州博物館藏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工藝研究部原主任包燕麗希望通過此次漆器藝術展,使更多的觀衆瞭解中國悠久燦爛的漆器文化。

◆◆◆

下面我們就跟隨她的導覽

領略下中國傳統漆器之美

◆◆◆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工藝研究部原主任

包燕麗介紹展覽情況

包燕麗向記者介紹道,現如今提起漆器,一般會想到日本,聯想到精緻的蒔繪工藝。很少有人知道,漆器原本出自中國,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但國人對漆器似乎已經淡忘,除了出土的早期漆器外,明清漆器主要收藏於兩岸故宮博物院和少數幾家博物館,東瀛日本卻保留了大量中國宋元時期的漆器珍品。

在《周禮》、《春秋》、《尚書》、《韓非子》等許多書中都有關於“漆”的記載。先秦時期有關的地名、河名、村名比比皆是,甚至還有作爲姓氏的,孔子的弟子中就有漆雕氏。

北宋慶曆二年(1042)識文描金盝頂舍利函

包燕麗向記者重點介紹了北宋慶曆二年(1042)識文描金盝頂舍利函。1966年浙江省瑞安市仙岩寺慧光塔出土,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識文描金盝頂舍利函

此函檀木爲胎,由方形盝蓋和須彌座式函基兩部分組成。最爲難能可貴的是,四面分別繪有金粉白描佛教故事四則。

識文描金盝頂舍利函 北宋慶曆二年(1042)

1966年浙江省瑞安市仙岩寺慧光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包燕麗說,如果現在博物館藏的每件宋畫多多少少都有點爭議的話,這件舍利函上的圖繪則是無可置疑的。透過這件文物不僅可以瞭解到宋代識文描金漆器的高度,更可窺見宋畫的風貌。

銀平脫花鳥狩獵仙人紋鏡

唐(618-907)

上海博物館藏

銀平脫花鳥狩獵仙人紋鏡和銀平脫四鳳紋委角鏡均是上博所藏的採用平脫工藝的唐代文物。包燕麗介紹說,唐代銅鏡不僅形式多變,紋飾題材豐富,而且在鑄作方法上有所創新。

銀平脫花鳥狩獵仙人紋鏡

銀平脫四鳳紋委角鏡

平脫鏡的製作方法是根據鏡的大小設計紋飾,在金銀薄片上鏨刻紋樣,粘於鏡背的表面,飯後反覆髹漆蓋沒紋飾,待漆幹後打磨表層,直到光滑並露出花紋,使之渾然一體。

清中期剔紅書卷形長方盒

這件清中期剔紅書卷形長方盒,集裝飾與實用爲一體。捆綁卷軸的皮繩用棕色木條代替,卷軸兩頭及題簽和繩子的插銷均鑲嵌象牙,與真實的手卷的裝配一致。不僅如此,這件手卷還是可以打開的!

包燕麗向記者介紹剔紅重檐廡殿形香盒

眼前這個雕工精細、裝飾華麗、造型典雅的清中期剔紅重檐廡殿形香盒的用途相信許多人都猜不到,竟是用來放置線香的。

剔紅重檐廡殿形香盒

在舉辦漆器展的同時,上海博物館會同中國文物學會舉辦了“中國古代漆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18年中國文物學會漆器琺琅器專業委員會年會”。會議正式代表近百人,另有來自海外和全國各地的120餘名列席代表旁聽。

剔紅纏枝蓮四輪廂車

剔紅人物樓臺圖圓屏

剔紅壽春桃形盒

研討會重點圍繞宋元至近代中國漆器研究、漆器保護與科技考古、漆器考古新發現等議題開展討論。本次研討會將推動宋元明清漆器研究的發展,併爲利用高科技手段開展古代漆器研究開啓新的進程。

更多漆器展品

剔犀香草紋長方奩 金代(1115-1234)

山西省大同市金代墓葬出土

大同市博物館藏

黑漆蓮瓣形奩 南宋-元(1127-1368)

1952年上海市青浦縣重固鎮章堰鄉北廟村

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黑漆螺鈿樓閣人物圖菱花形盒

南宋—元(1127-1368)

上海博物館藏

剔紅東籬採菊圖圓盒 元(1279-1368)

1952年上海市青浦縣重固鎮章堰鄉北廟村

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剔紅遊歸圖蓮瓣形盤 明永樂(1403-1424)

上海博物館藏

剔紅人物樓臺圖圓屏 明正德二年(1507)

上海博物館藏

黑漆螺鈿山水人物圖圓盤 清中期(18世紀)

上海博物館藏

沈正鎬制彩漆鰲魚桃盤 清宣統二年(1910)

沈正鎬先生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文| 王簃軒

編輯 | 葉芳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