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權曾經在劉璋、劉備和曹丕的手下做事。這是的黃權陷入了兩難之地,回不了蜀國,但是也不能成爲吳國的俘虜,而且當時吳蜀兩國敵視狀態勝過魏蜀兩國,自己又蒙受劉備的恩情,有違道義,權衡之下,黃權投靠魏國。

東漢末年亂世之秋,彼時除了烽煙遍地之外,還是一個巨大的舞臺,也是一個自由的天地,對胸懷大志,或有大才能的人而言,尤其如此。在那個時代,並非每個人學成文武藝之後,都必須貨與帝王家,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自由的擇主而事。除了像呂布那樣輕狡反覆者之外,很少有人因降敵,而被鄙夷或厭惡。

黃權曾經在劉璋、劉備和曹丕的手下做事。儘管侍奉過三位不同的主子,但是並沒有人因此而嫌棄他,黃權年輕時爲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爲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爲廣漢長。劉璋敗,才降劉備,被拜爲偏將軍。建計取漢中,拜護軍。後來在吳、蜀彝陵戰役中,黃權因“降吳不可,還蜀無路”,被迫投魏。他的人生究竟有着怎樣的傳奇。

黃權相對於其他謀士來說知名度並不高,在年輕的時候爲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爲主簿。張松建議,應該邀迎劉備入蜀,讓他前去討伐張魯。黃權勸諫說:''左將軍劉備有驍勇聲名,現在請他來蜀,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願。劉璋不聽他的勸告,最終還是派人迎請劉備,並將黃權外派作廣漢縣縣長。

及至劉備襲取益州,將帥們分別佔領蜀地各郡縣,各郡縣望風歸附,黃權緊閉城門,直至看到劉璋投降,才前往向劉備降附。而他之所以在後來成爲劉備的謀士是因爲龐統的推薦,想必對於龐統大家並不陌生,正是龐統出謀,誘殺劉璋大將楊懷、高沛,智取西川重鎮涪城。緊接着又斬殺劉璋大將鄧賢、泠苞。但是最終卻結束在落鳳坡。

而他在去世之前向劉備推薦了另一人就是黃權,而黃權不負所托,在建安二十年,曹操舉兵南征張魯,張魯敗逃巴中,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與臂膀。”於是劉備以黃權爲護軍,率領諸將進入巴中。劉備擊破巴郡賨人首領杜濩、巴郡七姓夷王樸胡,發動漢中之戰,攻殺曹操帳下名將夏侯淵,佔領漢中。

所以世人只知道攻取漢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謀略,卻不知道這些計謀都是黃權首先替劉備想出來的。黃權爲劉備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君塵之誼。但是對於黃權爲什麼投魏,卻是很多人心中不解的一個疑問,那就和當時的情況有密切的關係。

劉備自立皇帝后,就固執地要討伐東吳,這在當時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黃權委婉地指出伐吳的決策是不可行的,並給出了一個謹慎的建議,但是劉備的決心已定,讓黃權以鎮北將軍的身份帶領部分士兵鎮守江北抵抗魏國,自己就衝到了伐吳的前線。

這場戰爭的結果相比大家都十分清楚,陸遜一直等待時機,最後一擊擊破,突破了蜀軍的圍攻,劉備軍隊全線敗退,退入白帝城。黃權收到消息後,蜀軍已經潰不成軍,自己返蜀的道路也被吳軍切斷,回蜀是不可能了。這是的黃權陷入了兩難之地,回不了蜀國,但是也不能成爲吳國的俘虜,而且當時吳蜀兩國敵視狀態勝過魏蜀兩國,自己又蒙受劉備的恩情,有違道義,權衡之下,黃權投靠魏國。

而黃權之所以不管去哪裏都能得到重用是有一定的道理,盡職盡責,都是一個忠臣的樣子。曹丕曾經對黃權的投降大加讚賞,稱他有韓信的勇氣。黃權說:“我受過劉備的特殊恩寵,不能降吳,又無法歸還蜀漢,於是前來投降。況且敗軍之將,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哪裏還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賞識他,任命他爲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