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集團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奪取漢中之後關羽又率領大軍北伐曹操,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名震華夏。在當時,局勢已經非常有利於劉備集團,中原地區已經是人心浮動,很多地方豪強都紛紛和關羽聯繫,只要關羽取得襄樊之戰的完全勝利,許昌以南襄樊以北就有可能望風而降,曹操在這裏的軍事力量也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曹操很清楚當時的處境,所以想要從許昌遷走往更安全的大後方。

曹操手下的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曹操,認爲還沒到遷都的時候,現在應該聯絡孫權,因爲孫權肯定不願意看到關羽取得北伐的勝利,應該聯絡孫權一起攻打關羽。曹操認爲很有道理,就派人前往江東,孫權看到關羽威震華夏,也正是如坐鍼氈,如果關羽佔據江淮一帶,劉備集團就有了對孫權的絕對優勢,劉備大軍在任何一個時候都可以順長江而下奪取江東。

見到曹操的使節,孫權欣然答應共同攻打關羽的計劃,派呂蒙、陸遜等人襲擊關羽的大後方,在麥城徹底殲滅關羽部。

關羽的這次北伐,目的是執行當年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的戰略計劃,諸葛亮當時建議劉備奪取了四川之後主力部隊在漢中地區隨時準備北上,荊州由一位上將軍鎮守,一旦北方有變就從荊州北伐,然後劉備率領主力奪取關中。所以,當時如果沒有東吳襲擊關羽的大後方,關羽的這次北伐已經成功吸引到了曹操主力,只要曹操率領主力軍隊南下和關羽作戰(實際上曹操在孫權答應之後已經在集結人馬準備親自南征),關羽不需要勝利只要在江淮地區和曹軍對峙,劉備就可以利用關中地區的空虛,奪取這裏了。再加上劉備在河北老家擁有很高的聲望,出函谷關之後河北等地也會響應劉備,曹操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局面,很有可能在這場漢末的紛爭中被劉備徹底打敗。

曹操一失敗東吳也就被輕易拿下了。

但是其中的關鍵就是,在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作戰的時候孫權到底是處於觀望狀態無動於衷,還是在合適的時候聯弱抗強維持三方的戰略平衡呢?

孫權當然不會無動於衷,作爲天下豪傑之一,被曹操認爲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新生代英雄之首,必要的時候孫權一定會有所動作,所以,當關羽在北伐的逐漸取得優勢,劉備的主力部隊在漢中地區隨時準備出擊,諸葛亮在成都把當地經營的井井有條,一切都向着有利於劉備集團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孫權一定會出手。

在當時看,如果有人能夠坐鎮荊州幫助關羽穩定大後方,讓孫權不敢輕舉妄動,或者打退東吳的進攻,才能最終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時期的設想,從而徹底擊敗曹操取得對北方的統治權。

做個假設,當時龐統還在,由他來鎮守荊州,這個事兒就妥了!

龐統人稱雛鳳和諸葛亮並稱於天下,擁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同時龐統和東吳地區很多名士都有深交。有龐統鎮守荊州,一方面能保證荊州一帶的穩定,另一方面龐統也有能力打探關於東吳的動向,一旦東吳有所動作,他不至於沒有準備。

而且龐統這個人文武雙全,是一個類似於周瑜的儒將,當初要不是因爲他攻城的時候靠的太前,也不至於中箭身亡。

所以,只要龐統在荊州坐鎮,關羽就無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在前方跟曹軍作戰,配合劉備拿下關中。

一旦北方被劉備佔領,不需要劉備親自出馬,只要龐統率領荊州兵順江而下都有可能拿下江東,逼迫孫權投降了。

所以,如果龐統還在,他和諸葛亮一個人鎮守成都,一個人鎮守荊州,真的有可能幫助劉備匡扶漢室,建立大漢第三王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