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球時報》記者曾在日本生活多年,當步入聖保羅一家名爲“阿羅漢壽司”的日本餐廳時,瞬間遭遇異文化的猛烈衝擊。巴西日本料理的味道究竟如何怕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對記者來說,能體驗一把“另類日料”倒也是趣事一樁。

提起巴西美食,各位食客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巴西烤肉”。殊不知,至今生活在巴西的日本人後裔高達1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品嚐日本料理是巴西人生活中的另一個日常。《環球時報》記者也未能免俗,卻意外體會到了“巴西日料”的別樣風味。

喫“巴西日料” 體驗異文化衝擊

《環球時報》記者曾在日本生活多年,當步入聖保羅一家名爲“阿羅漢壽司”的日本餐廳時,瞬間遭遇異文化的猛烈衝擊。入口處的透明櫥櫃裏擺滿琳琅滿目的麪包糕點,櫃檯上放着新鮮出鍋的金黃爆米花(如圖),店員們繫着蘇格蘭式的紅格子圍裙,店內裝潢不見任何櫻花、相撲、富士山等日本元素,反倒是一整面牆的世界地圖彷彿彰顯着這家店與衆不同的格局。

服務員遠沒有印象中日料店該有的那份熱情,進門時沒人問候“歡迎光臨”,落座後也沒人奉上茶水和溼毛巾卷。翻翻菜單,壽司、刺身、蕎麥麪……也算涵蓋了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餐品。價格說不上便宜,記者點了一份壽司拼盤,裏面有2個三文魚壽司、8個小小的壽司卷,約合人民幣64元。不一會兒,壽司拼盤來了。“咦?怎麼沒有醬油碟?”正納着悶,服務員示意記者彆着急,隨即遞上一些黑色塑料小盒,讓在座客人每人拿一個。雖說這種做法很不“日本”,但想着入鄉隨俗,便也作罷。

倒好醬油,拌上芥末,記者一口塞進一個三文魚壽司,三文魚片連起碼的“新鮮”都沒做到,鹹鹹的,像被燻過一樣。壽司飯的味道更是一言難盡,咬下去黏黏的,就像在喫一個糯米飯糰,而且飯糰居然是溫熱的。若是按照傳統標準衡量,巴西這家日料店怕是方方面面都不及格。

然而,環顧四周之後,記者不禁感覺好像自己纔是最奇葩的那個。當時正值飯點,餐廳幾乎滿員。旁邊的巴西大哥點了同款壽司拼盤早就喫個乾淨,斜前方的小情侶一邊喝着“巴西北冰洋”——瓜拉納汽水,一邊風捲殘雲般地喫着炒蕎麥麪。大家似乎對味道十分滿意。

就在這時,服務員端來一口小鍋,說是贈送的味噌湯。看着眼前放在白色碟子上的巨鉢,記者頓時傻眼。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一起端來的還有一把比鉢還大的銀勺,用來喝湯。在日本,味噌湯會隨着定食一起呈上,食客們往往端起碗來直接喝,再用筷子喫光裏面的食物。味噌湯的味道濃郁鮮美,堪稱佐餐必備。而在巴西,味噌湯就真的是一款湯,要用勺子慢慢喝。掀開蓋子,湯的顏色起碼比日本的味噌湯深了2個色號,巨鹹無比。而身旁的巴西食客,卻一飲而盡。

巴西日本料理的味道究竟如何怕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對記者來說,能體驗一把“另類日料”倒也是趣事一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