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不會飛的子彈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去年9月22日,四川省古藺縣一處小山村發生槍殺案,村民老劉與兒子小劉在喫飯時發生口角,憤怒中的小劉回屋掏出一把自制的火藥槍,朝父親老劉開了一槍,但是沒有打中,老劉見狀也轉身回到臥室,取出一把一米多長的火藥槍,裝上火藥和鋼珠後對着兒子就是一槍,小劉應聲倒地,當場死亡。

▲本次案件中他們使用的武器

驚慌失措的兒媳婦趕緊報警,警察來到他家後搜出5把自制獵槍,最終老劉因犯故意殺人罪、非法持有槍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火藥槍居然有這麼大威力?

根據案件後續審查細節,我們發現村民老劉使用的自制火藥槍發射原理上與近代的前裝式燧發槍很相似。那麼這種古老的燧發槍到底是怎麼用的?

說到燧發槍,就不得不說說它的上一代產品:火繩槍。

在早期的槍械中,槍支的點火方式還十分簡陋,“彈”和“藥”還是兩種物品,需要分別裝填,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前裝式槍械。

▲前裝槍常見操作

在使用前裝式槍械時,射手需要使用推彈杆分別將火藥和彈丸從槍口推入槍管底部壓實,而關於如何引燃槍管中的火藥,火繩槍顧名思義,就是用點着的火繩引燃。

▲開槍前記得吹一吹,別熄滅了

射手扣下扳機後,火繩插入藥池點燃底火,底火將槍膛內的發射藥引燃,最後推動彈丸發射出去。中國明末、日本戰國時期用的火槍基本都是這種火繩槍。

▲電影《大明劫》的明軍火繩槍

▲日本戰國時期的火繩槍

把只會豬突的武士打的很慘

但隨着戰爭的不斷進行,火繩槍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在夜間作戰時,火繩上的持續燃燒的火星容易暴露軍隊的位置,並且當遇上大風或是下雨天氣時,火繩槍將因爲火星熄滅而基本報廢。

▲藥池上有一可旋轉的鐵蓋,防止火藥被風吹走

要是下雨了,那就很可能啞火

這樣一款對環境有着嚴苛要求的槍械顯然無法適應隨時隨地可能爆發的戰爭,更何況搖晃的火繩一旦將火星甩到士兵身上,極有可能引燃士兵掛在身上的火藥袋,從而造成未戰先亡的慘痛事故。

英國著名的約翰‧史密斯船長就曾經發生意外,引燃了身上的一個火藥袋,造成嚴重燒傷。之前熱播的《延禧攻略》中永琪也是在使用火繩槍時,意外引燃身上的火藥袋繼而走火變成了瘸子。

▲爲人處世要冷靜,不要動不動就拔槍!

▲火繩槍射擊瞬間

由於性能不可靠、裝填緩慢,所以火繩槍時代,軍隊並沒有全部裝備火繩槍,仍然保留了大量手持冷兵器和身穿盔甲的士兵,火繩槍射擊完畢後,就會衝上去近戰。

▲燧發槍的擊發機構

後來出現的簧輪槍雖然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是由於結構精密造價昂貴,無法普及全軍。直至17世紀中期,法國的一名槍炮工匠馬林·布爾吉瓦在輪機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擊錘上夾上一塊扁平的打火燧石,同時在傳火孔旁安裝了一個打火鐮。

▲燧發槍

在擊發之前之前,打火鐮由彈簧的作用而扣在裝有底火藥的藥池上,可以說是一種簡易的保險裝置,而當扣動扳機後,裝有燧石的擊錘猛烈旋轉,在將打火鐮撞開露出藥池的同時,與其摩擦產生火花並引燃藥池中的底火藥,最終使得槍管內的發射藥燃燒推動彈丸出膛。

▲燧發槍工作原理,黃色的是打火燧石

▲燧石撞擊後冒出火花引燃底火

燧發槍解決了火繩槍的一系列可靠性問題,卻又不像簧輪槍那般造價昂貴,於是很快便被用於替換老舊的火繩槍。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燧發槍的關鍵部件,燧石前端必須儘可能地保持平直,以保證能夠順利地產生火星,而一名射手往往要攜帶六枚左右的燧石以備不時之需。

由此甚至帶動了燧石貿易的發展,尤其是在燧石儲量匱乏的北美地區。

燧發槍能夠在絕大多數環境下正常開槍,相比火繩槍的可靠性和裝填速度都要優秀很多,作戰效率大大提升,由此世界各國開始將燧發槍大量裝備軍隊。從此“排隊槍斃”時代正式開啓。

雖然燧髮結構極好地保證了槍械的發射可靠性,但仍然沒能解決前裝式槍械裝填緩慢的頑症,直到彈藥一體化的後裝式槍械的出現,燧發槍纔在19世紀中期退出了世界舞臺,成爲了槍械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