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DNA是大象公會的好朋友,大象公會的創始人黃章晉也多次推薦各色DNA的產品。最近,「各色DNA」創始人郭婷婷接受一席的邀請,講述了各色 DNA 爲什麼會用「基因 + 環境 + 個人選擇」的方法,去關注人類的多樣性,與你的獨特性。

  「一席」是一檔通過現場演講和視頻的方式分享知識、信息和觀點的傳播平臺。目前已有國內外 600 多位講者登上一席的舞臺,包括: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著名導演賈樟柯、主持人敬一丹、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菠蘿)等。

  看完一席的視頻,你會理解:爲什麼各色作爲一個基因檢測與解讀的公司,卻如此尊重我們身而爲人的自主選擇權。

  文末有給大象公會粉絲的專屬福利,千萬別急着走哦~

  

  

  各色人類研究 · 文字稿

  大家好,我是各色人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郭婷婷,「各色DNA」的 CEO 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這之前我在中科院心理所讀博士,我的大部分同學畢業之後都在繼續從事學術研究,所以創業的我看起來比較另類。不過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覺得學術跟商業並不是對立的。

  先從我自己的學術經歷開始講吧。2009 年的時候我還在讀研究生,當時我讀的是心理諮詢方向。心理諮詢有很多流派,我使用的是認知行爲療法

  認知行爲治療有一個核心的假設,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就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否有留意到自己在想什麼。如果你仔細聽的話,你會發現自己腦子裏有各種各樣的念頭:我完了,我真沒用,一切都不會好了。

  認知行爲療法覺得,就是這些壞想法導致了各種抑鬱、焦慮等等壞情緒,這些壞情緒又進一步導致了一個人破罐子破摔的行爲,這些行爲又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的那些壞想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心理諮詢就是在跟這些壞想法進行辯論,幫你去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當時在實踐中我就很想知道,哪些話能夠幫助一個人立刻扭轉這些壞想法,打破惡性循環呢?我問過很多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在人生中有沒有過在黑暗中突然被一句話點醒的時刻。

  我現在的同事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她在研一的時候有一次聽哲學課,下面學生都昏昏欲睡的時候,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你們中絕大部分人都在浪費時間,根本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在這裏。當時她一下子醒了,突然意識到自己根本不知道爲什麼要讀這個碩士,所以她很快就放棄了學位,選擇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

  對我來說,我其實非常喜歡心理學作爲客觀科學的那一方面,我喜歡在數據中尋找規律。後來我去了中科院心理所讀博士,我的研究課題就是,當人在想通了的時候,大腦裏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需要我設計一個磁共振的實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覈磁共振的儀器裏面躺過。如果想要觀察一個事情引起的大腦變化,一個實驗需要讓這個事情以非常精準的節奏,反覆地發生幾十次,這樣它在大腦中累計的那個效應被我們觀察出來才具有統計學的效力。

  也就是說,爲了設計這樣一個實驗,我需要讓一個人在磁共振的儀器裏躺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裏面突然在人生難題面前想通幾十次。我覺得這是一個在理論上非常難以辦到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先陷入了一個巨大的人生困境。

  我讀了一篇論文說,如果你想一個事老是想不通的時候,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做一點讓自己放鬆的事情,所以當時我就選擇了刷微博看段子。當時是 2011 年,微博上最火的就是段子手。我自己理解的段子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個段子如果想在微博上獲得成千上萬次的轉發,它一定要找到一個非常刁鑽的角度。

  我自己有一條微博被轉發了上萬次:這是我家的,請大家注意看它的影子,其實這個貓是一個蝙蝠俠

  當時我一下子就想通了我要怎麼來做這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看圖說話

  其實在心理學中有很多非常標準化的能讓人心情不好的圖片,這些圖片唯一的作用,就是設計一個實驗的時候,能立刻引發你的消極情緒。接下來這些圖片可能會讓你們感覺不適,因爲它們就是爲了讓你們感覺不適而生的,就是這樣的一些圖,我選了大概 90 張。

  我在微博和論壇上發起了一個招募,招募那些腦洞很大,願意創作段子的人。我把這樣的 90 張圖發給他們,我希望他們給我一段話,能夠翻轉這個圖片的意義,讓其他看到這個圖的人能夠立刻消解負性情緒,而且我希望這段話不要超過 40個字。這非常難。

  我當時在論壇上招募了大概 100 個願意參與這件事情的人,一週之後他們給了我回復。給大家感受一下,我覺得真的非常神奇。有些效果好到什麼程度呢?我覺得我看了會笑。

  接下來我又徵集了幾十個人,我希望他們能和我一塊兒給這些話打分。我給每個圖選了一段大家一致認爲創造力最高的,最能夠緩解負性情緒的一段話。這樣我一共就有 90 張圖和 90 段話,我就足以精確地在磁共振儀器裏面製造出來幾十次人生反轉。

  我還給這些話配上了對照條件。對照條件就沒有這麼有創造性了,它們也是想要緩解人的負性情緒,但是非常乏味,非常常規。這是一段對照組的話,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我發現創造性的解讀相比於常規的解讀,激活的是大腦裏面非常廣泛的獎賞迴路

  我標紅的這個地方叫杏仁核,杏仁核的激活通常意味着情緒的興奮。除此之外,我還發現大腦前額葉有大片面積的激活。這些激活說明大家不只感到興奮,而且經歷了比較深度的思考。所以我也想知道,這種立刻讓人心情變好的效果到底能持續多久。

  大概三天後,我又把這些人叫回來重新讓他們看這些圖,我發現大家依然還記得當時那些創造性的圖片上的話,但是那些常規的解讀完全被忘光了。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這一百多個網友教給了我一件事情——無論多麼糟糕的場面,你都是還有機會翻盤的。

  在傳統的心理學研究裏面,我們把被研究的對象叫做被試。被試和研究者在傳統上是一種拿錢辦事的關係,我們對被試的要求就是你要服從,你要配合。但是我自己非常不喜歡這種關係,我非常喜歡被互聯網改造過的非常平等的關係。這件事應該是我開始思考互聯網能給科研帶來什麼變化的起點。

  我發現,基因檢測這件事變得非常便宜了。後來有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拿到了一些基因數據,這些數據來自我的朋友和同事,我開始研究這些數據。

  其實一提到基因檢測,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它是用來測遺傳病的,但我自己對遺傳病其實不感興趣,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人跟人爲什麼生來不一樣。

  例如同樣站在演講臺上,爲什麼有的人非常人來瘋,有的人就會瑟瑟發抖。爲什麼同樣被罵,有些人會一聲不吭,而另外一些人會選擇立刻懟回去。人跟人之間的差異真的非常地大,我很想知道是爲什麼。

  也是在互聯網上我留意到,基因檢測這個事情在國外已經非常流行了。有這樣一種公司,叫做消費級的基因檢測公司——你可以在它的官網下單,然後你會收到一個唾液採集裝置,採集自己兩毫升的口水寄回去,等上大概一個月,你就會在網站上看到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

  這份報告會告訴你,你的祖先是從哪兒來的,你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未來可能會有得哪些疾病的風險。這樣的公司的出現,是因爲基因檢測在這十幾年的價格變得非常便宜了,我們把這個下降速度叫做摩爾定律。從早期到現在這十幾年的時間,它的價格大概便宜了一萬倍,從一個奢侈品,到人人都可以買得起的一個大衆消費品。

  我覺得這件事情超有意思,我開始把它當做自己創業的方向,我成立了「各色DNA」。我想研究的就是,基因到底能告訴我們哪些關於心理、關於行爲的信息。

  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收到的最多的疑問就是,一個人的性格難道不是跟環境的關係更大嗎?還有一個疑問就是,你們怎麼去計算基因跟性格的關係呢?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討論。在心理學剛剛成立的時候,關於先天和後天哪個更重要,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爭論,而終結這個爭論的是一對同卵雙胞胎

  這一對同卵雙胞胎是心理學教科書上非常知名的一對雙胞胎,他們一出生就在兩個家庭中長大,幾十年之後他們又見到了彼此,發現兩個人除了長得一模一樣之外,還有一些特別好玩的巧合。

  比如這兩個人都叫吉姆,他們都挺胖的,他們的數學能力都非常好,言語能力則不怎麼樣,他們兩個都有煙癮,都喜歡做木匠活,他們都結過兩次婚,而且他們是在同一個年紀發現自己開始有心臟病和偏頭痛的問題。

  我們知道一般的雙胞胎雖然 DNA 重合度是 100%,但因爲他們生長在同一個家庭中,我們很難去分離基因和環境分別影響了多少。但是剛剛提到的像吉姆雙胞胎這樣的案例,心理學家就有機會去分離,看看基因跟環境到底在其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通過研究這些雙胞胎,心理學家發現了很多驚人的結論。如果你之前沒有怎麼了解過行爲遺傳學的話,我相信接下來的這些結論可能會有點刷新三觀

  第一個結論,DNA 的作用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因爲同卵雙胞胎真的是太像了,他們的相似程度遠遠高於異卵雙胞胎,而且他們的相似不僅是長相,不僅是生理,他們發生的事情,他們的心理,他們的性格都高度相似。

  第二個結論,家庭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我知道現在網上很流行原生家庭的說法,豆瓣上還有「父母皆禍害」的小組。沒錯,父母給了你 DNA,但是隨着你逐漸離開家庭,你和同伴、同事,還有朋友互動越來越多,其實家庭的影響在逐漸減少,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控制力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

  第三個結論有點顛覆:如果環境足夠自由,物質足夠豐富,那麼人跟人之間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就是 DNA 的差異。或者可以這麼理解,一個好的環境是讓一個人活成越來越像自己天性的樣子。

  2015 年的時候《自然》雜誌梳理了這半個世紀以來三千多個雙胞胎研究的結論,這些結論涉及了兩萬多項人的特徵,其中最多的研究是跟精神病學相關的,另外還有一些跟認知、社會交往、價值觀等等相關的研究。

  這些研究都是爲了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這些特徵受遺傳的影響到底有多高,我們把這個叫做遺傳率。遺傳率爲零意味着這件事情跟遺傳一點關係都沒有,遺傳率爲 100% 就意味着這個事完全受遺傳的控制。

  我們再回到剛纔那對雙胞胎的案例,他們很多事情都很相似。現在我們知道數學能力的遺傳率大概是40%60%,語言是50%70%,你沒看錯,離婚的遺傳率是30%50%,煙癮的遺傳率是50%,所以,幾乎一切人類的特徵都和遺傳有關係。

  第二個規律是,基因的作用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大。這是一個認知能力受遺傳影響和受家庭環境影響的變化趨勢表,你會發現隨着年齡的增加,基因的作用在飆升,而到了青春期之後,家庭環境的影響就幾乎變成零了,非家庭的影響則一直比較平穩。

  這件事情應該怎麼理解呢?科學家有兩個理論來解釋。第一個理論是,隨着年齡的增加,人有了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因爲小孩子是不能選擇環境的,他的環境就等於家庭環境,但是隨着他逐漸離開家庭,自己獨自出去求學,遇到更多的朋友,接觸更多的環境,這個時候他就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

  如果一個特別擅長學習的孩子,他就會讓自己越來越多地去圖書館,而一個擅長運動的孩子可能會更多地去操場,這樣他們的天性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表達。

  第二個原因是,有一些跟認知能力相關的基因,其實小時候並不會表達出來,它是隨着年齡的增加纔開始表達出來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阿爾茲海默症。大家都知道,阿爾茲海默症跟基因的關係很大,但是即使你有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風險,你也是到老年之後纔會表現出來。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爲對孩子的認知能力的評價往往是家長和老師得出來的,這些評價也未必客觀。

  所以瞭解了遺傳的規律,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反對一件事情,就是兒童的天賦基因檢測。我一直跟各種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說,你們最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能夠充分選擇的、足夠支持的環境,讓他們的天賦可以自然地生長。

  第二個我非常反對的,就是把基因檢測叫做科學算命。因爲雖然基因檢測在獲得數據的準確率上面高達99%但是我們永遠沒有辦法通過基因檢測精確地預測你現在的樣子,現在我做不到,未來也做不到。因爲基因只是解釋你生命的一部分數據,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才變成了現在的你,所以我們不希望一個人瞭解基因是爲了算命。

  在最早基因檢測價格還非常貴的時候,其實對基因和一件事關係的研究更多的是基於一些理論的假設。比如我們知道抑鬱的人血液中五羥色胺的濃度通常比較低,有一些基因會影響五羥色胺的代謝和表達,我們就可以去找在這些基因上,到底哪些變異會讓一個人更容易抑鬱。

  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即使攜帶了這些基因,也未必會讓一個人變得抑鬱。如果他生活在一個非常順利的環境中,這些基因可能不會表達出來。如果碰到了負性事件的話,攜帶這些基因的人可能就會增加罹患抑鬱的風險。

  不過抑鬱這件事情也不是隻跟五羥色胺這一個事情有關係,後來基因檢測的價格變得便宜之後,我們就有了更強大的手段,我們可以通過全基因組的分析去找到更多跟抑鬱相關的基因。

  有些基因甚至我們現在並不能解釋爲什麼它們會跟抑鬱相關,但是我們可以瞭解到,幾乎所有的事情,它都不只是跟一個基因相關,而是受到了多組基因的影響。

  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個圖是一個大五人格模型圖,在心理學裏面我們用這五個維度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

  雙胞胎研究發現,性格這件事情受基因的影響大概是到60%,也就是說一半靠先天一半靠後天。

  而且我們發現性格跟身高不一樣,身高一般到了成年之後它就變得穩定了,但性格它是有可能會發生變化的。比如我們的數據發現,在盡責性這個維度上,也就是一個人努力靠譜和認真勤奮的程度上,無論男女,隨着年齡的增加,盡責性其實是越來越高的。

  我們還發現了一個事情:那些生活在超一線城市的人,盡責性普遍要比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高一些,也就是說爲什麼有的人會逃離北上廣,或者有的人會留在北上廣,其實是有原因的。

  我覺得可以這麼理解,當你瞭解了基因在裏面扮演的作用,瞭解了遺傳的作用,你會更容易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會了解現在的自己到底從何而來。另外,理解了遺傳的作用,你可能會在那些自己怎麼做也做不好的事情上更容易原諒自己。

  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朋友的故事。這個朋友是大象公會的創始人黃章晉,他有一個外號叫做「黃不靠譜」,他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爲什麼這麼不靠譜。例如他曾經在一週之內請警察上門開鎖兩次,他一年至少要燒糊兩個鍋,他曾經在春節期間連續忘記買票,好幾年回不了家。然後他的信用卡因爲老是忘記還,導致他信用記錄差,以至於後來無法辦理房貸等等。

  他一直不明白爲什麼別人的生活那麼容易,而他的人生那麼黑暗。後來他做了基因檢測,發現他攜帶了多個會讓人注意力變差的基因,而注意力受基因的影響大概是在70%以上。

  在這件事情之後他寫了一篇文章,他說:

  

  「沒有什麼東西比讓一個人擺脫自我譴責自我厭棄更寶貴,如果早點知道關於注意力基因的這些知識,這些知識足以改變我幫助我,我不至於爲了做得和別人一樣好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然後除了給人提供基因檢測報告之外,我們還會有專業的心理學量表,幫你瞭解現在的你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你可以去對比先天的傾向和你現在的表現

  我知道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裏面做一些刷屏的心理測試,這些心理測試非常有趣,它會告訴你你可能會像哪個角色,你有哪些天賦等等。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測試沒有一個能夠幫你真正地瞭解自己。一個真正的專業的心理測試要比這個無聊得多,一個專業的心理測試題目通常比較長,而且它會翻來覆去地從不同角度問你同一個事情,來確定你確實是這麼想的。

  另外就是一個專業的量表在設計上會有一定的理論支持,因爲它的每個題目都要保證有相關性,它測的是同一個東西。

  例如,這個專業量表裏面它會問你,你覺得和外國人結婚是不是有趣,你喜不喜歡去新的地方,甚至後面他會問你喜不喜歡喫辣,你喜不喜歡沖涼水澡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在測一個事情,就是一個人愛不愛刺激。愛不愛刺激它後面是有生理的基礎的,還是跟五羥色胺有關係。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五羥色胺水平比較高,他就更容易是一個安靜平和的人。如果五羥色胺的濃度比較低,他就更傾向於衝動和冒險。我自己發現我除了在來北京之後變得有點喜歡喫辣了之外,整體上無論是在先天和後天,我都是一個不愛刺激的人。

  我們現在還會提供一個非常簡單的問卷,就是讓你自己評估一下我們做的基因檢測報告的結論和你的現狀是不是一致,這樣我們就真的能知道這件事到底準不準。

  比如測一個人喝酒是不是臉紅是非常準的,因爲喝酒臉紅它只和幾個基因的變異有關係,特別是有一個跟乙醛脫氫酶有關的基因變異,它會讓一個人體內更容易積累乙醛,而這種積累就會導致毛細血管的擴張,從而發生喝酒上臉的現象。

  這一個測得就會非常準,有85%以上的用戶報告和現狀一致。

  另外一個就不怎麼準了,這個是測女性的胸部大小,我們發現只有37%的人跟現狀一致。因爲針對胸部大小跟基因的研究只有一個,這個研究是在歐洲人種中做的,一方面是這個研究沒有經過重複,另一方面就是它可能不適合亞洲女性的情況。所以現在我們也會讓自己的用戶去報告一下自己現在的胸圍,然後用這個數據來優化這項解讀。

  很多人他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就是如果我們對基因的瞭解如此透徹,我們知道每個基因怎樣影響了人類,那麼有沒有可能發生很恐怖的事情。比如說通過基因編輯來改造一個人的智商,讓一些人類變成超級人類等等?

  現在的結論是,我們研究得越多,越認爲這件事情不會發生。

  例如我們知道有一個基因叫做 COMT 基因,其中有一個非常常見的變異叫RS4680,攜帶 A 型變異的人在人羣中大概佔 46%。

  攜帶這個變異會有哪些後果呢?首先它會讓人變得非常脆弱,會變得更容易疼痛,在壓力的條件下會更容易焦慮和抑鬱。但與此同時,你可能有更好的記性,反應會更快。如果這個環境是比較平穩的,沒有壓力的,你就會變成一個更聰明的人。

  在我們的基因檢測中這樣的位點還有很多,我們把它叫做一因多效。比如說有的基因可能會讓人更聰明,但同時也會讓人變得更容易情緒性進食從而發胖。也就是說這些基因它並不隻影響了人的一個方面。如果你去除了自己的劣勢,很有可能同時也把自己的優勢給改造掉了。

  現在我們的用戶除了能獲得一份基因檢測報告之外,他還可以參與很多科學研究,這些科學研究是我們跟各個高校研究所共同發起的,目的是爲了探索一些未知的問題。因爲我覺得科學它其實不是象牙塔裏面的事情,它跟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關係。

  所以如果讓我來總結「各色DNA」現在在做的事情的話,我覺得有兩個連接可以總結。

  一個連接是連接你的基因和現狀,用科學來定義獨一無二的你。第二個連接就是連接研究和每一個研究參與者,讓每一個擁有好奇心的用戶都有機會變成科學家。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好奇心用戶的話,你可以在微信搜索「各色DNA」或者在 gesedna.com 找到我們。

  

  帶你認識各色 DNA

  各色科技,是一家位於北京的研究型商業機構。團隊由來自國內權威實驗室的遺傳學、心理學研究者,生物信息工程師與算法軟件開發工程師組成。

  我們認爲,基因 + 環境 + 個人選擇 = 獨特的你,希望爲你提供一個科學、有愛又很酷的自我進化工具。

  我們的產品是「各色 DNA (個人基因檢測解讀套裝)」 。在各色,你可以獲得你的 DNA 原始數據、基因解讀畫像和現狀測評報告,瞭解生活經歷與基因怎樣共同塑造了你,參與科學研究,做公民科學家,以及成爲一個更好的你。

  

  十一月,各色剛剛完成基因解讀報告第三次升級改版,祖源解讀從原有的 14 個國家和地區進一步細分爲 59 個,其他生理與心理特徵,增加了量化生活經歷的影響,以及來自專業顧問團的行動建議。

  

  來自創始人的大象公會專屬福利

  

  伴隨升級,各色推出了限時優惠價格:399元/每件,還給大象公會的粉絲提供了30元專屬優惠。

  

  僅需 369 元 + 2ml 唾液 + 10-20 個工作日等待,你會看到一份超 10 萬字持續免費更新的基因解讀報告,全部是關於你的先天,過去,現在和未來。

  長按領取「各色DNA·京東優惠券

  單人包到手價 369 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