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同年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次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的第二位皇帝隆武帝。

  隆武帝朱聿键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后裔,朱聿键是个很有抱负的人,1636年(崇祯九年)八月,清朝的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等地,清兵入塞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朱聿键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帝不许,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巡抚杨绳武上奏,崇祯帝勒令其返回,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乃班师回南阳。明朝对藩王防备极严。依照明朝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享乐,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仍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崇祯帝改封其弟朱聿鏼为唐王。

  后来明朝灭亡,南明小朝廷建立,弘光帝仅仅一年便被灭了,隆武帝继位后锐意图治。但是苦于被郑芝龙控制,郑氏家族傲慢无上,卖官鬻爵,大肆搜刮百姓,横毒凶暴,甚至超过弘光朝的马士英。他们在败走江南时候,依然大肆抢掠,以至于当时造成这种现象:“受害者延颈待清兵,谣曰‘清兵如蟹,曷迟其来!”

  为了摆脱控制隆武帝想要通过北伐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是天不遂人愿,隆武帝的北伐随着黄道周的被俘而结束,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李成栋的清军在浙江等地一路大胜,先后攻下绍兴、东阳、金华、平州,很快攻陷郑鸿逵所守的仙霞关,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杨凤苞称“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隆武的战死,破灭了南明民众最后一丝复国的希望,犹如世界末日一样天色惨淡,人心凄凉,有的人全家阖门自焚以殉国数里片片白地,有的投井殉国,甚至连井都堆满了尸体,有的自缢殉国,甚至一棵树上挂着数十具尸体。国破家亡,殉国者带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通往理想的天国。

  一代帝王的陨落,功过是非全由后人评说,朱家的生平功绩,史学家定是要梳理的。

  然而明王朝终究日暮,隆武帝再怎么勤勉执政,也落得一场无力回天。满清的崛起,农民起义的爆发,还有日益膨胀的东林党文人集团,终于让这个延续了二百七十四年的朱家王朝沦为历史的一缕风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