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薛仁贵和苏定方都属于大器晚成,也都是唐初的名将,但两人流传后世的形象却完全不同,一个被过度神化,一个被极力丑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在众多演义小说中,薛仁贵的形象可谓非常的高大上,他被描述成了一个出身贫寒、力求上进的人,为了捍卫大唐江山社稷而鞠躬尽瘁,既能驱逐境外凶狠的异族,又能斥责朝廷阴险的佞臣,而且一生战无不胜,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从无败绩。

乱世出英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名扬后世的名将。这些名将里,有文治武功皆千年难遇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有攻灭突厥威震四夷的李靖,也有化为门神的尉迟敬德与秦琼。其中有许多名将因各种文学影视作品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学影视作品,使得有一些名将的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样子大相径庭,这其中就包括薛仁贵和苏定方。

薛仁贵和苏定方都属于大器晚成,也都是唐初的名将,但两人流传后世的形象却完全不同,一个被过度神化,一个被极力丑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

薛仁贵影视形象

薛仁贵:战功赫赫,私德有亏

在众多演义小说中,薛仁贵的形象可谓非常的高大上,他被描述成了一个出身贫寒、力求上进的人,为了捍卫大唐江山社稷而鞠躬尽瘁,既能驱逐境外凶狠的异族,又能斥责朝廷阴险的佞臣,而且一生战无不胜,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从无败绩。

不仅如此,这种形象还影响到了他的后人,其子薛丁山、其孙薛刚都是各种小说与影视剧中的常客,可以说是爷孙三代都是大英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历史上真实的薛仁贵和薛家是什么样的呢?

赫赫战功

薛仁贵(614年-683年),单名一个礼字,字仁贵,出生于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修村),祖上是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但到他时家境已经没落,并且年少时一直以种田为生,直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才在妻子的劝说下从军,《新唐书》记载: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

早年的薛仁贵不仅因为没出息,一度想通过给祖先改葬这种迷信的方式来给自己改运,辛亏他的妻子柳氏深明大义,劝他从军,他听从了妻子的建议,这才有了出头之日。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

薛仁贵实际上是个有点愚昧、迷信的人。


薛仁贵妻子柳氏

薛仁贵从军以后,从一个小兵做起,凭借过人的勇武和身体素质,立下了些许军功,也因此当了官——右领军中郎将,但直到现在,他仍然算不上一员名将。一直到公元658年,此时薛仁贵已经44岁高龄了,大唐皇帝也从太宗李世民换成了高宗李治,李治决定兴兵攻打高句丽,并认命薛仁贵为副将,此次出征,薛仁贵杀敌无数,立下大功,并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那之后,薛仁贵便开启了自己的名将生涯,先后留下了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丽等不败传说。

白璧微瑕

然而历史上的薛仁贵,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完美,首先就是薛仁贵并非战无不胜,甚至还吃过一次耻辱的大败仗,那就是兵败大非川。

公元670年,为打击吐蕃、光复吐谷浑,唐朝决定派出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回到青海,并任命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然而就是这一次护送之旅,让薛仁贵身败名裂。

薛仁贵率军在前面开路,大军行至河口,首次遭逢了吐蕃军,一开始还打了胜仗,但中途休息的时候,吐蕃派出了二十余万大军攻打副总管郭待封,郭军惨败,导致军粮及辎重全部丢失。薛仁贵于是被迫,大军驻扎在大非川。

很快,吐蕃就集结了四十余万大军攻打大非川,薛仁贵此时也回天乏术,唐军大败,薛仁贵不得不与吐蕃议和而撤军,也导致大唐光复吐谷浑的策略彻底失败,战后薛仁贵被追责,贬为平民。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

那之后,因为高宗李治念旧,薛仁贵数次被重新启用,也立下过数次战功,最终于公元683年去世,享年70岁。

事实上,

除了吃过败之外,薛仁贵身上还有一个污点,那就是在打败铁勒部族之后,曾经抢夺铁勒部族的女子做妾

,《新唐书》载:

仁贵亦取所部为妾,多纳赇遣,为有司劾奏,以功见原。

结论

整体上看,薛仁贵从军时大唐已开国近二十年,因此他算不上是开国功臣,但是

在为大唐平底四方、开疆拓土这一方面,确实立下过赫赫战功,称得上名将二字。但薛仁贵在私德方面有所亏损,并且也曾吃过败仗,与演义小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为什么薛仁贵会被神话的厉害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薛仁贵确实出身贫寒,又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样的人生,是底层的芸芸众生以及怀才不遇之人所梦寐以求的,激起了他们的共鸣。

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需要一些战无不胜、反抗异族压迫的榜样。

据考证,最早的关于薛仁贵的传说作品《薛仁贵征辽事略》出现在元朝。而元朝的汉人,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像薛仁贵这种在战场上让异族闻风丧胆、望风而遁的名将,自然成了他们美化神化的对象。

苏定方:老当益壮,无辜受诬

我国历史上有两段乱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排第一的毫无疑问是三国时代了,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隋唐时代。《隋唐演义》《说唐》等话本与小说中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这其中,有一个让许多人都愤恨不已的情节:窦建德手下的苏定方用毒计谋害了好汉罗成。


玉面小将罗成

在这些传说中,

罗成是一个武艺高强、玉树临风的完美小将,而苏定方则是一个阴险毒辣、投机倒把的软骨头小人

。就算到了当代,许多关于隋唐时代的电视剧,也都是这样描写的,然而历史上的苏定方真是如此下作之人吗?

大器晚成,老当益壮

薛仁贵三30岁参军,44岁才正式拜将,已经算成名很晚了,然而比起薛仁贵来,苏定方才是真正的大器晚成。

苏定方(592年-667年),单名烈,字定方。早年投身于窦建德、刘黑闼旗下,刘黑闼死后便归隐乡里,贞观年间被李世民启用,并跟随李靖大军平定东突厥颉利可汗,立下过少许功劳,但此后却被雪藏了二十余年,期间一直默默无闻。

为何这二十余年苏定方一直默默无闻?有人说是苏定方在征讨东突厥时纵容士兵掠夺,但这并无凭据,因为苏定方东山再起之后,曾跟随程咬金出征西域。甚至程咬金都亲自参与了掠夺,全军唯独苏定方独善其身,可以判定,苏定方应该是个洁身自好、军纪严明之人。

我个人分析,苏定方之所以被其主要原因是不是出在苏定方自己身上,而是来自外部。

首先是他并非大唐嫡系,而是窦建德旧将

,与一众李世民亲信有仇,理所当然会受到排斥,

其次是他之所以能随军征讨东突厥仰赖李靖的提拔

,而此役之后,李靖没过几年就退隐了,加上大唐还有许多开国名将在世,自然也就轮不到苏定方来出风头了。

苏烈苏定方

一直到公元655年,此时苏定方已经63岁高龄,唐高宗李治才重新让他带领大军征讨高句丽。紧接着,在李治的安排下,苏定方又跟随程咬金与王文度远征西突厥,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因受王文度嫉妒,导致延误战机,最终唐军无功而返,王文度和程咬金都受到了严惩,唯独苏定方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很快就被任命为大总管,亲率大军再次征讨西突厥。

这一次,没有庸人掣肘,苏定方干纲独断,直接消灭了西突厥的全部势力,安抚百姓,将原本被迫回撤的大唐安西都护府迁回高昌,把整个西域都置于大唐的掌控之下。苏定方也因此受封刑国公,享尽荣宠。

一人灭三国,皆擒其国主

有的人,当你以为他的成就已经到达巅峰了,他会用事实证明,那其实只是一个开始。

苏定方正是这样的人,在攻灭西突厥,生擒贺鲁之后,苏定方已经成为了当时大唐军方第一人,在此后几年时间内,西域诸国多有反叛,然苏定方大军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苏定方百战百胜,西域诸国在他手下竟无一合之将。

公元660年,在朝鲜半岛上,百济在高句丽的支持和怂恿下,数次侵犯大唐属国新罗。于是高宗李治再度任命苏定方为大总管,率军征讨百济。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苏定方就让百济土崩瓦解,直接将百济分成了五个分部,然后押解着百济国王回到长安城。

苏定方前后灭掉了三个国家,一生大大小小数十战未尝败绩。到了70多岁高龄仍然随军出征,还能亲自上阵杀敌,既是总览全局、运筹帷幄之帅,也是冲锋陷阵、勇猛无匹之将。

公元667年,已经76岁高龄的他终于在前线走完了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神话。

结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军旅生涯堪称完美的名将,放眼大唐,除了李世民与李靖,再也找不出一个能在军功上压过他的人,到了后世,竟然被丑化成了一个阴险狡诈、恶毒奸险的小人,原因何在?


大唐战神李靖

如果说薛仁贵的神化是出于时代所需,有一定的必然性,那么苏定方的丑化就显得有些冤枉了,因为这纯粹是在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下的才出现的局面。

明朝罗贯中写《隋唐两朝志传》,第一次把苏定方写进了小说,

瓦岗寨是李世民的老班底,而瓦岗寨与窦建德处于敌对状态,那么理所当然的,最早身在窦建德阵营的苏定方,就成了反派。

我们知道,明清时候我国的小说创作开始丰富了起来,因此有人在这本《隋唐两朝志传》的基础上,又创作出了其他隋唐时代的小说。苏定方的形象也就开始一点点发生变化,直到清朝,《说唐演义全传》诞生,就把苏定方彻底定位成了一个反派人物了。

《说唐演义全传》对隋唐相关的小说、话本、戏剧、评书等作品影响深远,基于此,苏定方的反派形象就开始深入人心,今天的许多电视剧也是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翻牌的,这样一来,就使得苏定方在民间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与历史上真实的他截然不同。

结语

概而言之,薛仁贵与苏定方在大唐开国时并无建树,都只能算是大唐第二代将领。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苏定方实则远胜薛仁贵,而两人在民间的形象却又截然相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与两人本人无关,而是后世小说话本开始流行以后,基于社会环境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创作灵感的偶然性而出现的偏差。不管怎么说,我们至少应该还苏定方一个清白。

参考书籍: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说唐全传》

《薛仁贵征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