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与其说三国名将孙坚是死在小人箭下,倒不如说孙坚是死在自己轻敌。孙坚一生有勇有谋,胆气过人,堪称坦荡君子(雄略不亚曹操,曾让董卓心惊胆寒)。但孙坚缺点也是十分明显,就是轻敌冒进,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次次将自已置于险境,最后被引入刘表在襄阳山林所设的埋伏圈,死在刘表手下一个或几个不知人名的军士的乱石、乱箭之下,惨不忍睹。(《三国演义》写道是蒯良设计,吕公带领的军士实施;《三国志》则记载为黄祖设计,黄祖的手下士兵施行。)

孙坚的死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所记载虽有出入,但叙述都比较详细,符合历史真相。《三国演义》是这样记载:吕公勒回马来战孙坚。交马只一合,吕公便走,闪入山路去。坚随后赶入,却不见了吕公。坚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三国志》则是这样表述: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不管怎么死,死在哪,如何死,反正一代将星孙坚就这样被一个或几个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杀害,死得突然,死得很不值。

孙坚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为他犯了三大致命的错误。

其一,屡犯兵家大忌。

所谓兵家大忌,曾有人总结出二十条:不明敌我、临阵换将、瞻前顾后、举棋不定、后方不稳、保障不力、四面出击、围城无阙、将帅不和、软肋示人、通信不畅、求胜心切、背水决战、未战而怯、予敌喘息、轻敌冒进、分兵作战、将士不用心、胜则骄败则馁和敌未动我先动。孙坚作为主帅,受袁术挑唆,带兵跨越长江到樊城来攻打刘表,以少胜多,势如破竹,连续打败刘表的部将黄祖和蔡瑁,最后围住了刘表的襄阳城。孙坚跨江作战,身边忠诚的将领大多反对,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孙静也极力劝阻。因此,孙坚打刘表,先犯了将帅不和,保障不力,软肋示人三条兵家大忌。特别在围襄阳时,孙坚又犯了轻敌冒进,求胜心切,不明敌我三条兵家大忌,贸然带着三十人就敢追击刘表的健将吕公。与其说孙坚是被无耻小人暗算而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的轻敌心理害死。

其二,不懂自我防范。

孙坚的勇猛,让他成功;孙坚的轻敌,让他丧命。孙坚不仅冲动,还往往轻而无备,对自身的安全防范过于忽视。孙坚未能正确区别将帅,而一味认为主帅本应冲在最前面,才能鼓舞士气,才能打胜战。其实上阵杀敌,冲锋在前就是将军的职责,将军是军队的领头人物。而主帅本应履行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职责,主帅是军队的指挥中枢。战场瞬息万变,沙场万剑无情,绝不会因为主帅上阵就格外开恩,更不会因主帅身份,就有金刚不坏之身,刀剑更不会绕道走。一旦主帅牺牲,队伍就会被打败。孙坚被杀死,连同跟随追击吕公的三十骑全都命丧山林,甚至连襄阳也解围。

其三,缺乏谋士辅佐。

孙坚的人才储备很匮乏。讨伐董卓时,身边只有程普、黄盖、韩当和祖茂四将;打刘表时,身边依旧是四将,不同是祖茂换成孙策,身边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事事都要自己来谋划,连个提意见的人都不曾有,甚至连蒯良这等谋士都没有。因此,武将不足,谋士没有,人才结构单一,是孙坚早死的间接原因。

孙坚正当壮年就死在征途之上,轻敌是最直接原因,再加上冲动,身先士卒,不懂得自我防范,又没有谋士辅佐,孙坚没有中埋伏被射死就是被累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