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反在《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上有记载说是“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在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这后面的历史真相是:十常侍乱政,大将军何进听袁绍之言召西凉军董卓进京平乱。董卓听闻,派胡轸、吕布、华雄追杀孙坚。

很开心又一次和您见面,探究历史,悟出道理。让我们一起打开历史的卷轴,我将带您一起探究这段历史。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里的一章,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此段便是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之后,适逢赶上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三兄弟只身前往加入,名为第十九路诸侯。第一战,董卓西凉军的都督华雄接连斩杀盟军,军内无人敢应战。这时马弓手关羽请求出战,在一片蔑视中,关羽迎战,当他将华雄的头颅扔在地上时,送行的酒还是温热的。这一战,也是刘关张三兄弟的成名之战。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此段都十分的精彩,但小说终归有虚构的部分,历史上的华雄究竟是被谁斩杀的呢?

首先,关于华雄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可以肯定的是肯定存在的,但并不是叫做华雄,而是名为叶雄。此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91年。最早出现华雄这个名字的是在《三国志》里,但是专家们对此名颇有争议。可信度也极高的卢弼《三国志集解》引潘眉言:“《广韵》二九叶引《吴志·孙坚传》有“(卓)都尉叶雄”。知宋本如此,今本误。”由此看出,应该是陈寿误记,又被罗贯中写入小说里广为流传

其次,历史史书并没有关羽斩杀华雄的任何记载。相反在《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上有记载说是“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在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这后面的历史真相是:十常侍乱政,大将军何进听袁绍之言召西凉军董卓进京平乱。十常侍听闻谋害了何进,袁绍进宫杀了十常侍,宫中大乱。少帝刘协出逃,正巧遇上进京的董卓,董卓以护驾之名进京。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董卓进京并没有多少人,他秘密将军队送出城去,连续多次晚上出,白天进造成自己兵很多的假象。乱世中的大臣们并不知道董卓的实力,便纷纷投靠。这样一来,无疑是引狼入室。董卓在朝内独断专行,引来各方不满。

以袁绍为首的十二路诸侯(历史上是十二路诸侯,并没与十八路,刘关张三兄弟也没有参加此次联盟)共同讨伐董卓。这次联盟之初,各家都和谐相处,但后来与华雄一战,出战的武将都被华雄斩了脑袋,这样一来各路诸侯都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这样的日子一场就盟军内部就起了内讧,所幸这帮人都带着自己的军队回了各自的大本营,终日闭门不出。联盟眼看着就要瓦解,这是长沙太守孙坚主动要与董卓作战。孙坚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不就就攻克了梁县,并驻军梁县。不料半夜被徐荣突袭包围。孙坚部队全线溃败。

逃出重围的孙坚只剩下十几个骑兵。但他没有就此灰心丧气,一路上收集散兵,招兵买马。占领太谷阳人。董卓听闻,派胡轸、吕布、华雄追杀孙坚。不料胡轸与吕布不对付,诸将也都嫌忌胡轸。吕布处处设圈套作弄胡轸,建议胡轸夜晚行军,昼夜奔袭的士兵刚刚卸甲休息,吕布又散布谣言说孙坚乘夜来袭,将士不知真假纷纷丢盔卸甲逃走,孙坚出城迎击。孙坚对逃跑中的华雄连射两箭,当他准备射第三箭时,华雄从马上跌落下来,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华雄乱刀砍死。

由此可见,华雄并不是关羽所杀,也非孙坚所杀,最后是被小兵抢了人头。这样的历史真相,你们喜欢吗?

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我们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们严肃,但不乏味;我们客观,但不迂腐。历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这儿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