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采。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孟城坳

【唐】王維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爲誰,空悲昔人有。

【譯文】

新遷到孟城口居住,可嘆只見衰柳而不見昔日種柳之人。

以後來到這裏居住而追念現在的又是何人呢?我們不必徒然地悲嘆這裏昔日的主人。

【註釋】

①新家:新住到。

②來者:後來的人。

③復:又。

④空:徒然地。

⑤昔人:過去的人。

【鑑賞】

此詩是《輞川集》裏的第一首。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西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孟城坳即孟城口,就在輞川風景區內。

這首小詩寫得精練含蓄,耐人尋味。王維新近搬到孟城口,卻可嘆那裏只有疏落的古木和枯萎的柳樹。這裏的“衰”字,不僅僅說“柳”而已,而是暗示出一片衰敗凋零的景象。有衰必有盛,而何以由盛而至衰,令人不堪目睹呢?這就透露出悲哀的感情。

接着,詩人給自己排解。我在這裏安家是暫時的,以後來住的還不知是誰,我又何苦去悲哀呢?過去那種古樹參天、楊柳依依的盛景,原是前人所有的,我又何必爲前人所有而悲呢?這豈非徒然傷感嗎?

王羲之《蘭亭集序》裏講到聚會時的“欣於所遇”,到“情隨事遷”的感概,即一喜一悲,認爲“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王維在這裏感嘆盛景的被破壞,含有今之視昔而悲之意;而“來者”,自然又會有後之視今的感嘆。這是發人深思的。

孟城口本爲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宋曾以文才出衆和媚附權貴而顯赫一時,後兩度貶謫,客死異鄉。這所輞川別墅也就隨之荒蕪了。如今王維搬入此處,觸景傷情,透露出他難言的心曲。此時,李林甫擅權,張九齡罷相,這使王維帶着深深的失望和隱憂退隱輞川,故當他看到目前這一衰敗景象時,心緒再也不能平靜,很自然地想到別墅的舊主人,自己今日爲“昔人”宋之問而悲,以後的“來者”是否又會爲自己而悲?這正是詩人不願去思考而又難以擺脫的思緒。詩人言“空悲”,實際上是一種更深沉的悲,是一種潛隱在心底的痛苦。後來,王維經常在輞川一帶逍遙吟誦,但始終無法消釋這種沉鬱而又幽憤的心情。(周振甫)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僞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1]。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爲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祕訣》。

◎本欄目鑑賞部分來源於《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譯文和註釋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

投稿、合作,請聯繫QQ 917293188(微信同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