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人人通过微博知道这个消息的,突然发现,他们要去全国那么多城市,居然没有武汉。武汉文化先锋马人人。

马人人,武汉先锋文化人、策划人、作家。

22岁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任《大武汉》杂志记者

24岁开设专栏“潮男夜话”

26岁出任杂志主编

28岁创办新媒体品牌WHat

29岁出任Today品牌便利店总监

……

武汉文化先锋马人人

马人人是武汉人。在北京念的大学,那是2008年前后。恰恰就是在北京读书期间,他对家乡武汉的情感反而格外强烈。他发现周遭对武汉的印象陈旧,也很模糊。心里也就憋着一口气:武汉为什么不被外界认可呢?

学意大利语的马人人铁了心要回到武汉。这在他同学中并不多见。记得第一份工作《大武汉》总编问他,为何来应聘?马人人回答:我很爱家乡武汉,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一下武汉。

那时,北京两个方面对他后面的人生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北京的地下文化、亚文化方兴未艾;二是他经历互联网社交从兴起到全盛,豆瓣、人人、微博、开心网……可以说经历了中国互联网社交的每个节点。

2010年,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开始全国巡回演讲。马人人通过微博知道这个消息的,突然发现,他们要去全国那么多城市,居然没有武汉!他立即通过微博去联系蔡康永团队。对方也很惊讶,就问为什么一定要来武汉?马人人抛出震撼到对方一句话:武汉有100万的大学生!合作很愉快的达成,他一个人去联系场地、经费、观众……这成了马人人的成名作。

回首过往,马人人依然很自豪当初回到武汉的决定。他认为,“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存留下来,是因为有其独立性格,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武汉是一座真实、个性的城市。”这是他深爱武汉的根本原因,尽管还不太完美,尽管武汉的先锋文化走得还相对慢一些。

(马人人在光谷音乐节上)

汉马展示了武汉新锐需求

也许是因为一直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他有很多机会出席过很多路跑潮流活动,比如2010年Nike夜跑活动、2015年健康跑、彩色跑等。不管是做KOL还是当领跑嘉宾,这一运动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他,至今他还保持着5—10K的健身跑习惯。马人人也是武汉路跑协会最早的一批会员之一。

在2008年奥运会现场就观摩过马拉松赛。他被迫观摩了一场马拉松,但没料到的是自己置身于一场Party。鸟巢里节日气氛非常浓,现场交互做得很棒。不用对号入座,因比赛时间较长,可以随意走动,到处看看。周围都是各种文娱节目演出,像舞狮等中国特色的节目。每个人都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在鸟巢里流连忘返。即便过去了十多年,记忆依然鲜活。

谈到武汉马拉松,马人人给予了充分肯定:汉马展示了武汉的新锐需求。汉马给了年轻人一个聚会的理由和场所,武汉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平台,让年轻人表达自我。非常赞!

马拉松在某种程度上考验的是这个城市的融合能力、管理智慧和服务水准。汉马办的出色,各方面都是经受住了考验。马人人认为,如果10年前来举办汉马,那武汉可不一定有今天的执行能力。

在他看来,如果武汉这个城市没有车的话,那简直就是风景绝美的跑步圣地。当然,这怎么可能呢?!所有的城市都是机动车的海洋。办一场赛事,不得不依靠行政的力量去保障。如果没有行政干预,那武汉肯定是不适合跑步的,城市明显缺少规划。在城市里,骑个自行车就不太安全,更别提跑步了。

希望更开放、包容、多元、有趣

马人人的公司就在汉马起点附近,很有缘分呐。赛事前后那几天,他能感受到整个气氛的明显变化。汉马在第一年就一炮打响,三四年时间就在全国树立了上佳口碑。但,人无完人,我依然请他从文化层面给汉马提提建议。

在他看来,首先,武汉还应更开放、包容、多元。回武汉后这11年,武汉的文化确实发生了改变,但是还不够,甚至还没达到10年前北京的程度。当然,这不是武汉马拉松能承载的,而是政府应去解决的。在马人人眼里,武汉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外部的有意思的文化、影响进不来武汉,武汉人对外部的看法或不了解或不在意,“我们还是自娱自乐的多,自嗨的更多。”汉马是一个非常潮流的桥梁,希望借助她能打通这种相对均衡的封闭状态。

其次,希望在汉马的感召下,使得运动常态化。汉马不能只是几天甚至一天的事,应该变成一种态度,成为这个城市的态度。马人人希望更多的人去运动,而不是只当观众、看客。每个市民是城市的一分子,要提高自己,在运动中去感受更开放的世界。

第三,马人人希望汉马能否更有趣一些,能否有那么一点点“浪”。在先锋文化的人眼里,汉马还不够“那么有意思”。此外,他建议,除了大国企,汉马能否也给本地一些中小企业参与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