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人人通過微博知道這個消息的,突然發現,他們要去全國那麼多城市,居然沒有武漢。武漢文化先鋒馬人人。

馬人人,武漢先鋒文化人、策劃人、作家。

22歲畢業於對外經貿大學,任《大武漢》雜誌記者

24歲開設專欄“潮男夜話”

26歲出任雜誌主編

28歲創辦新媒體品牌WHat

29歲出任Today品牌便利店總監

……

武漢文化先鋒馬人人

馬人人是武漢人。在北京唸的大學,那是2008年前後。恰恰就是在北京讀書期間,他對家鄉武漢的情感反而格外強烈。他發現周遭對武漢的印象陳舊,也很模糊。心裏也就憋着一口氣:武漢爲什麼不被外界認可呢?

學意大利語的馬人人鐵了心要回到武漢。這在他同學中並不多見。記得第一份工作《大武漢》總編問他,爲何來應聘?馬人人回答:我很愛家鄉武漢,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一下武漢。

那時,北京兩個方面對他後面的人生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是北京的地下文化、亞文化方興未艾;二是他經歷互聯網社交從興起到全盛,豆瓣、人人、微博、開心網……可以說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社交的每個節點。

2010年,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開始全國巡迴演講。馬人人通過微博知道這個消息的,突然發現,他們要去全國那麼多城市,居然沒有武漢!他立即通過微博去聯繫蔡康永團隊。對方也很驚訝,就問爲什麼一定要來武漢?馬人人拋出震撼到對方一句話:武漢有100萬的大學生!合作很愉快的達成,他一個人去聯繫場地、經費、觀衆……這成了馬人人的成名作。

回首過往,馬人人依然很自豪當初回到武漢的決定。他認爲,“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存留下來,是因爲有其獨立性格,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武漢是一座真實、個性的城市。”這是他深愛武漢的根本原因,儘管還不太完美,儘管武漢的先鋒文化走得還相對慢一些。

(馬人人在光谷音樂節上)

漢馬展示了武漢新銳需求

也許是因爲一直從事文化方面的工作,他有很多機會出席過很多路跑潮流活動,比如2010年Nike夜跑活動、2015年健康跑、彩色跑等。不管是做KOL還是當領跑嘉賓,這一運動方式也深刻影響了他,至今他還保持着5—10K的健身跑習慣。馬人人也是武漢路跑協會最早的一批會員之一。

在2008年奧運會現場就觀摩過馬拉松賽。他被迫觀摩了一場馬拉松,但沒料到的是自己置身於一場Party。鳥巢裏節日氣氛非常濃,現場交互做得很棒。不用對號入座,因比賽時間較長,可以隨意走動,到處看看。周圍都是各種文娛節目演出,像舞獅等中國特色的節目。每個人都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在鳥巢裏流連忘返。即便過去了十多年,記憶依然鮮活。

談到武漢馬拉松,馬人人給予了充分肯定:漢馬展示了武漢的新銳需求。漢馬給了年輕人一個聚會的理由和場所,武漢有這麼一個出色的平臺,讓年輕人表達自我。非常贊!

馬拉松在某種程度上考驗的是這個城市的融合能力、管理智慧和服務水準。漢馬辦的出色,各方面都是經受住了考驗。馬人人認爲,如果10年前來舉辦漢馬,那武漢可不一定有今天的執行能力。

在他看來,如果武漢這個城市沒有車的話,那簡直就是風景絕美的跑步聖地。當然,這怎麼可能呢?!所有的城市都是機動車的海洋。辦一場賽事,不得不依靠行政的力量去保障。如果沒有行政干預,那武漢肯定是不適合跑步的,城市明顯缺少規劃。在城市裏,騎個自行車就不太安全,更別提跑步了。

希望更開放、包容、多元、有趣

馬人人的公司就在漢馬起點附近,很有緣分吶。賽事前後那幾天,他能感受到整個氣氛的明顯變化。漢馬在第一年就一炮打響,三四年時間就在全國樹立了上佳口碑。但,人無完人,我依然請他從文化層面給漢馬提提建議。

在他看來,首先,武漢還應更開放、包容、多元。回武漢後這11年,武漢的文化確實發生了改變,但是還不夠,甚至還沒達到10年前北京的程度。當然,這不是武漢馬拉松能承載的,而是政府應去解決的。在馬人人眼裏,武漢還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外部的有意思的文化、影響進不來武漢,武漢人對外部的看法或不瞭解或不在意,“我們還是自娛自樂的多,自嗨的更多。”漢馬是一個非常潮流的橋樑,希望藉助她能打通這種相對均衡的封閉狀態。

其次,希望在漢馬的感召下,使得運動常態化。漢馬不能只是幾天甚至一天的事,應該變成一種態度,成爲這個城市的態度。馬人人希望更多的人去運動,而不是隻當觀衆、看客。每個市民是城市的一分子,要提高自己,在運動中去感受更開放的世界。

第三,馬人人希望漢馬能否更有趣一些,能否有那麼一點點“浪”。在先鋒文化的人眼裏,漢馬還不夠“那麼有意思”。此外,他建議,除了大國企,漢馬能否也給本地一些中小企業參與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