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是涼州軍閥馬騰的兒子,早年曾跟隨父親征戰四方,年少成名,威震一方,馬騰入京做官後,所屬部隊由兒子馬超統領。

馬超勇武過人,打仗很有謀略,曹操曾感慨:“馬超小兒不死的話,我恐怕連葬身的地方都沒有了”,但爲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這個問題就要從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和人生遭遇說起。

沒有穩固的地盤

涼州本是馬超爭雄天下的資本,奈何已被曹操所奪

馬騰與馬超父子起家於西涼州,都是勇猛善戰的將領,因此深受羌人、氐人的擁戴,涼州民心所向,本可以佔據此地大展宏圖。但曹操豈是等閒之輩,多番招降馬超未果之後,親率大軍西征,又採用“毒士”賈詡的離間計,讓韓遂與馬超產生嫌隙,最終大敗馬超。

馬超主動求和未果,只得退回涼州上邽,此戰他雖然並未大傷元氣,卻失去了韓遂這個重要盟友,而且丟失了大部分涼州土地的控制權。

但是,馬超並沒有因此放棄與曹操的鬥爭,公元212年,馬超攻佔隴上諸個郡縣,漢中太守張魯派軍協助,馬超很快募集了萬餘人馬,最終成功殺死了涼州刺史韋康。

馬超控制涼州僅短短几個月,韋康的舊部下楊阜和姜敘就相繼反叛於他,最終根據地冀城被叛軍佔領,曹魏名將夏侯淵又率大軍攻打馬超。在前後夾擊的不利局面下,馬超只得倉皇投奔漢中的張魯。

此後,馬超再也沒有能夠佔領涼州老家,縱觀馬超的前半生,都是在征戰與流亡中度過的,他缺少像曹操那樣對於地盤的長期經營,所以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終究不是曹操的對手。

彧曰: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超最強。 ——《三國志·魏志》 瑜: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爲操後患。 ——《三國志》

馬超智勇過人,不管是當時還是後世的評價都頗高,然而卻不能再回到涼州東山再起,縱使西涼軍再驍勇善戰,也不能爲馬超所用了。

敗退後的流亡生活

涼州人傑地靈,曾經一度是曹操的心腹大患,馬騰和韓遂本可以聯合抗曹,但是馬騰去京城做了官,這是馬超一家走向滅亡的第一步。

接着,曹操用計離間韓遂與馬超的聯盟,馬超遭遇大敗從涼州逃走,自此開始了寄人籬下的流亡生活,父親和兩個弟弟也被曹操殺害。

馬超投靠了割據漢中的張魯,本想着可以借兵反攻涼州,不料張魯的部下楊白卻栽贓陷害於他,致使馬超再次出逃投奔劉備。

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三國志·馬超傳》

馬超的流亡生活與前期的劉備有諸多相似,但劉備通過努力先是奪取了荊州,而後又攻佔了益州,爲爭奪天下打下了豐厚的基礎。而反觀馬超,一生都在流亡奔波,他的遭遇更像呂布,雖然在戰場上勇猛無敵,卻永遠都是別人的“打工仔”。

缺乏賢明的合作伙伴

與韓遂結盟時期

三國鼎立,羣雄並起,各個有實力的諸侯相互競爭,說白了就是團隊之間的較量,團隊中的人才是鬥爭成功與否的關鍵。劉備出身低微,早年只是個織蓆販鞋的卑賤之人,但最終卻能建漢稱帝,靠的就是一大批謀士和名將的輔佐。

而馬超則是一直孤軍奮戰,早先曹操率大軍親征涼州時,馬超曾對韓遂說:敵軍遠道而來,我們可以據渭河守備,等敵軍糧草皆盡,自熱就會引兵撤退。但是韓遂沒有聽進去,依然派兵渡河作戰,結果大敗而歸。

此戰可以看出韓遂目光短淺,他輕易相信曹操的一紙盟約,破壞了聯盟的穩定,與馬超的配合也是貌合神離,等同於自己解了曹操的心病。

投靠張魯時期

馬超在涼州兵敗後,與曹操結下了不可化解的冤仇,只能投靠張魯,張魯非常欣賞馬超的才能,還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馬超,但被部下勸阻才作罷。

後來,張魯的部下楊白等人嫉妒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他,馬超纔有了出逃的念頭,張魯身邊盡是一羣奸佞之人,又如何能依附他成就一番大事業呢?

馬超身邊沒有出謀劃策的智囊

馬超爲人有勇有謀,絕不是某些人說的只是一介武夫,但他的軍事才能相對更加突出,所以他需要一個謀士爲其出謀劃策,就像劉備身邊的諸葛亮、曹操身邊的荀彧或者是呂布身邊的陳宮。

而馬超作爲傑出的軍事將領,帶兵打仗是他的強項,他需要的是如諸葛亮一樣的理政謀臣,這會分擔他身上的一部分壓力。

比如在韋康部下楊阜、姜敘叛亂時,馬超的根據地冀城被輕易佔領,後來夏侯淵引軍而來,馬超首尾無法兼顧,這就大大暴露出了其團隊人才稀缺的致命弱點。

太祖追至安定,而蘇伯反河間,將引軍東還。阜時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軍還,不嚴爲之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 ——《三國志·楊阜傳》

英年早逝,英雄壯志難酬

馬超貴爲五虎上將,卻沒能死在戰場之上,這大概是他一生的遺憾吧!馬超死時僅47歲,是五虎上將中去世年齡最小的,如果上天能多給他20年時光,想必他會完成自己的志向。

馬超投靠劉備7年,先是助劉備攻佔了成都,大軍合圍成都之時,成都軍民聽說馬超要來,都十分懼怕,無心守城。

公元217年,馬超奉命奪取漢中,爲了牽制曹操大軍,他策反了氐族萬餘人馬,奮勇殺敵,最終幫助劉備攻取漢中全境。

可以說,投靠劉備是馬超一生最明智的選擇,在當時的形勢下,劉備能夠禮賢下士,馬超在其帳下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但是遺憾的是,年僅47歲就離開人世,不然馬超的成就會更高。

關於馬超投靠劉備後,不受重用的謎團

某些人認爲,馬超投靠劉備前經常與曹操兵戎相見,征戰四方,歸順蜀漢後卻沒有太多亮眼表現了,好像自此隱身了。於是,便有了馬超不受劉備重用的言論,我覺得這個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首先,蜀漢建立後,劉備封馬超爲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這樣的官職在武將中已經很高了,而且馬超長期駐守西涼邊陲,以穩固蜀漢大後方的安定,這足以看出劉備對其的重視程度。

其次,馬超爲人心狠手辣,不重仁義,這一點也許與劉備有對立,劉備素以仁義立世,馬超卻不顧家族百條性命,堅持對抗曹操,劉備與他自熱存在着隔閡。

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 ——《三國志》

還有就是,馬超是降將,自身很有實力,被逼無奈才投奔了劉備,而劉備對於降將的態度一直不是很友好,他害怕給予馬超太多權力,會無法制衡於他,畢竟有呂布的例子在前。

綜上所述,我覺得劉備對於馬超的情感是複雜的,一方面認同馬超的能力,給了他許多的表現機會,但同時又對其有所保留,並不是簡單的不重用他。

馬超的強敵是曹操,他出道時,曹操已經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連孫、劉都不能正面與其作戰,馬超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由於缺乏謀劃天下的謀士,馬超又只能偏安一隅,作困獸之鬥,成不了有影響力的大諸侯,再加上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失去了需要時日經營的穩固地盤,最終導致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