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萬物繁盛,正是冬病夏治,強體養生的好時節。不過,看着一包包配好的中藥,你真的清楚熬藥、喫藥過程中涉及的專業術語嗎?

今天就由養生君來爲大家詳細總結一下史上最全的中藥熬製相關術語,讓朋友們再也不會“喫錯藥”!

基礎熬製方法

1)分清文火、武火

火是熬藥的基礎,很多人不知何爲文火,何爲武火。從字面意思對比,文更溫和,武更熱烈,故用慢火煎藥稱爲“文火”,用急火煎藥稱爲“武火”。

通常煎藥並非只用文火或只用武火,一次完整煎藥過程兩者都會用到,藥聖李時珍有言:(熬藥)先用武火再用文火,以這種方法治病,沒有不起效的。

2)先煎

質地堅硬,短時間內難以煎出味的藥物,應打碎先煎,煮沸一刻鐘後,再下其他藥,如龜板、鱉甲、龍骨等。帶有毒性的藥物,爲降低毒性,也會採用先煎或久煎,時長甚至可以達到數個小時,如附子、烏頭等。

3)後下

久煮會失去藥效的藥物需在熬藥快結束前下水,稍煎即可,一般不超過五分鐘(薄荷、藿香);部分藥物採用後下的方式藥效更強(大黃)。合理控制時間,藥效方能恰到好處。

4)包煎

爲防止煎後藥液混濁(滑石粉)、避免富澱粉藥物糊鍋(車前子)、減少對上消化道及胃粘膜的刺激(旋覆花),要將藥物用薄布包好再入鍋煮,與民間將滷料做成香包有異曲同工之妙。

5)烊(yáng)化

烊:加熱熔化。像常見的阿膠、鹿角膠等富含膠質、黏性大且易熔化的藥物,應先於水或熬好的藥汁中加溫熔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藥液中混合均勻後即可服用,“熔化-混勻”的整個過程稱爲烊化。烊化可避免膠類藥物黏附於其他藥物或藥罐上,燒焦糊鍋。

6)另燉/另煎

像人蔘、虎骨、鹿茸等貴重藥品需單獨熬,避免和其他藥一起熬造成損失去,同時想更高效的保護其有效成分,可將藥品切成小薄片,隔水燉2-3個小時,取湯汁服用。

特殊用藥方法

1)沖服

水順勢而下謂之“衝”,沖服即將藥物打散成粉末,用液體沖泡後服用,毋再丟入藥罐熬製。沖服的所用到的液體有多重種,根據藥品的特性及期待它達成的藥效分爲:熱水、冷水、淡鹽水、紅糖水、薑汁湯、黃酒等等,沖服之前一定要向醫師詢問好,切莫“一視同仁”

2)泡服

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易自行溶出時,僅需用水泡服無需煎煮,如胖大海。

以上就是養生君爲大家總結的熬製中藥過程中的常用術語,世有千葉無一同,很多藥物也並非僅有一種煎制方法,煎藥熬製前詳細諮詢、喫藥按時按量謹遵醫囑,切不可想當然,不明就裏隨意糊弄,以免浪費精力、耽誤病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