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很久,不吐不行了。

今天,我要代表廣大消費者,對那些搞汽車宣傳的甲乙丙方,說上幾句心裏話,也想告誡他們,下面列舉的這些宣傳上的常見毛病,是時候該反思了。

​1、自說自話

我們經常在一些公開發布的汽車文章中看到,某某汽車百公里加速只需7.8秒、6.5秒,甚至誇張的3.5秒、4.2秒等等。

試想一下,在日常開車過程當中,有哪個高手能清晰的判斷出8秒和7秒的區別,甚至3.5秒和4.2秒有什麼不一樣?難道要我們每個買車的消費者都要在車裏放個秒錶,測一測百公里加速嗎?

​還有,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都在宣傳長、寬、高、軸距,甚至車內多大的乘坐空間。我不知道1888mm和1885mm的車寬到底差在哪兒?1556mm的車高和1566mm的車高,又有幾個“專業的”消費者能記得住?還有軸距、車長,爲了和競品之間對比顯出優勢,總要搞出個毫釐之間的差異。更可惡的是,軸距、車內空間的計算方法,不同廠家也是花樣百出。

比如軸距,有的品牌說是前輪軸心到後排座椅中心點直線距離,有的則說軸矩是通過車輛同一側相鄰兩車輪的中點,並垂直於車輛縱向對稱平面的二垂線之間的距離。反正怎麼說都沒什麼毛病,消費者又看不懂。

​空間方面,動不動就450毫升、500毫升、600毫升,這樣的數字消費者看了有什麼感覺?還經常厚顏無恥的包裝出一些連自己都看不明白的詞彙,比如“淨值空間”、“駕享空間”、“後排放倒空間”等等,這玩意兒是真的寫給消費者看的?還是唬弄領導的呢?

如果說這些自說自話的宣傳還算人云亦云的可以理解的話,那NVH、ESP、AWD、FPK、VVT這樣的東西,恐怕消費者看了不僅無感,而且還很抓狂。可我們的廠家卻每天都在對這些玩意兒絞盡腦汁、樂不思蜀。2、自欺欺人

除了這些無厘頭又毫無價值的宣傳之外,幾乎每個廠家在傳播上都在做着同樣的“好事”,就是從來只宣傳高配車上纔有的配置,甚至給媒體的試駕車也是清一色的頂配,甚至增配。這樣一來,媒體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清一色的“好好好、牛牛牛”,給消費者傳遞一種“這車簡直牛的不能再牛了”的印象。

​消費者就是衝着這些天花亂堆的宣傳,去到4S去店買車,結果發現所有宣傳出來的東西,中配以下基本都是“丐中丐”,想要你心目中的那些高科技,不好意思,請加錢或者選裝?這不是坑爹嗎!3、面面俱到

當然,除了讓人看不懂的宣傳詞彙和自欺欺人的過渡包裝之外,更搞笑的是,汽車廠家在對外傳播的文章當中,幾乎每篇都恨不得將所有產品信息說個遍。

外觀、內飾、動力、配置、空間、色彩,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這樣,那還搞什麼傳播節奏啊,一篇文章改頭換面發幾個月不就得了嘛。又想當婊子,還得立牌坊,總是有猶抱琵琶半遮面。

其實,對於任何一輛款車,能夠打動消費者的頂多一兩個點,比如沃爾沃的安全、牧馬人的越野、榮威的車聯網、領克的網紅顏值等。

與其面面俱到的把所有東西都說出來,還不如集中火力把一、兩個點說深打透,其餘的做好百度百科、汽車網站儲備全數據庫不就得了嘛!4、辭藻堆砌

第四點,可能連很多廣告、公關公司都樂在其中,整日裏就琢磨一些天花亂墜、華而不實的辭藻。有時候一幫人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琢磨出一個新詞兒來,簡直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

​如果說奢享、豪華、旗艦、頂級、尊貴、完美還算正常的話,那些動不動就比肩超跑、顛覆傳統、重塑格局、樹立標杆、開創先河、引領風潮之類的詞,看多了不僅讓人厭倦,更讓人大小便失禁不能自已。

站在一個正常人的角度,真心希望汽車宣傳能夠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和關注點,多說一些看得懂人話,少說一些聽不懂的鳥語。否則,日子久了,自己都認不得自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