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华山,大家会首先想到安徽华山。不过,在苏州,也有一座山叫华山。虽然这座山不高,但是名头还不小!

▲苏州华山

苏州华山 又名花山

苏州的华山,因古时‘华’与‘花’想通,因此又叫做‘花山’。苏州花山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代。据唐陆广征《吴地记》载:“晋太康二年,山生千叶石莲花,故名。”不过传说在2500年前,老子在《枕中记》就有了苏州花山的记载:“吴西界有花山可以度难”。可见,花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是福地。

▲苏州花山

不只有山清水秀自古就受到文人垂青

花山就像一处清幽安静的世外桃源,这里不仅山清水秀,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就受到了文人的垂青。

▲苏州花山

行走在这里,山上碎石古道边不时有历代文人骚客的笔墨丹青。从东晋的泉井到宋代的摩崖,从元代的大佛到明代的塔林,从清代的御碑到民间的诗篇,无一不透露出着花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花山的石刻

并且,清康熙、乾隆两朝帝王,曾多次来到这里,与翠岩寺的方丈结下君僧之谊,给这里的故事增添了几道乐趣。翠岩寺让花山名声大振

花山不算很高,不一会就能到达半山腰的翠岩寺。整座寺庙黄墙黛瓦,颇有气势。

▲花山翠岩寺

根据记载,康熙二十八年,康熙要来这里登莲花峰,苏州府台接旨急告翠岩寺方丈晓青,要辟登山的捷径。寺内数百个和尚连夜在整块崖石上凿出五十三个台阶,号称“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取自佛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说。登石梯时,会发出叮咚音响。

▲五十三参

第二天,康熙来到这里后,赐:"翠岩寺"额,还以《香域赐华山敏膺》为题作诗云:“香焚沉水圣皇前,感得宸毫宠贲宣。价重一铢因慧力,坚持五分在心燃。栴檀馥郁鸣威凤,兰麝氤氲降洞仙。信手拈将供释座,愿祈圣寿万斯年。”

▲康熙、乾隆咏花山石碑两块

之后,康熙帝对翠岩寺极有好感,命将宝鼎瓶盒等御赐之物永留寺中。一时花山名声大振。至今寺遗迹旁还立有康熙、乾隆咏花山的石碑两块。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历代皆有高僧到此

花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资料显示,这里的翠岩寺与天池山寂鉴寺同时代建造,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翠岩寺原有的石柱、石屋、石鼎,均采自花山。

▲翠岩寺

清代,是翠岩寺最为鼎盛时期。顺治年间,翠岩寺住持僧鉴作为一代高僧,通晓诗画,声名更是为民间所知。而自东晋佛学家支遁前来开山后,元代的师梵、明代的麓亭、雪良、憨山、中孚、咸然、巢松等,清代的汰如、苍雪都曾在此说法。

▲翠岩寺遗迹

不过可惜的是,翠岩寺的大殿在文革时期被毁于一旦。现仅存的残柱、石门槛、石台阶依稀诉说着当年的光景。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看到这里现存的临济正宗三十一至三十八代和尚的塔林。这批禅师塔造型庄严,各不相同,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翠岩寺塔林

顺着山路小道,丛林中的石柱上还刻着佛像。佛像端坐、神态庄严,上下石层均有莲花造型浮雕,雕刻艺术非凡。

▲佛像

吴中第一峰莲花峰

莲花峰号称吴中第一峰。

‘华山’转变为‘花山’,与莲花峰有关。民间传说,女娲补天,由天神天将协助搬石。想不到搬运最后一担即将黎明时,耽心泄漏女娲补天的机密,将一担既造型奇特,又巨大无比的石块,在天空中路过苏州时往下一倒,正巧倒在苏州西南方的华山。

▲莲花峰

由于石块是女娲炼过的,色彩缤纷,阳光照射下放出夺目光彩,远望好比盛开的莲花,由此山峰名为莲花峰,山名为花山。

自花山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之后,这里修复了元代大佛、上山大道、观音殿、莲叶精舍、梅香阁、云根山房等。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交相融的花山,吸引了诸多苏州市民前来一睹风采。

素材来自苏州地方志;李俊锋,苏州天池花山景区这个遗址称为“苏州圆明园”,这是为什么;郁乃尧,誉称为苏州最后世外桃源的花山胜迹;马蜂窝。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看见苏州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