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可以说是宝宝成长阶段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宝宝学会走路后,意味着他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移动,接触到的新事物也会更多,进而促进身体各方面发展。一般来说,宝宝到了10个月时,就可以借助外力站起来,这个时候,就是训练他们学走路的最好时机。不过,学步期间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下面这3种走路姿势,如妈不及时纠正,会让宝宝的脚部很受伤,别不在意!

踮脚尖走路

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他们喜欢踮着脚走路,因为他们的脚跟肌腱没有完全发育,身体平衡不够,对地面的触感也不强。短期的踮脚走路对宝宝的身体影响不大,但如果宝宝长时间保持这种走路姿势,很容易影响腿和脚的发育,甚至可能阻碍大脑的发育。因此,妈妈必须及时纠正。建议妈妈给宝宝准备几双步行鞋。这双鞋是根据宝宝走路时脚的形状设计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脚不受伤害。另外,一些步行鞋设计有多个感知点,特别适合宝宝在室内行走。穿上它们后,双脚更容易感知地面,增加握力感。为了更好地改善他的平衡,让他学得更快,走得更稳。

走姿像螃蟹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腿部肌肉力量还很弱,所以走路时身子会向前探,两只脚朝内。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家长要适当进行纠正,不然等到他学会行走后还保持这个姿势,就会影响美观,还会损伤脚骨。妈妈平时可以多训练宝宝爬行,也可以让他在床上多趴,对于四肢力量的锻炼都有很大的帮助。

走路喜欢夹着大腿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宝宝走路总是喜欢夹着大腿,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想走路,缺乏锻炼。所以,平时妈妈一定要多鼓励宝宝走路,这样才能改掉这种不美观的走姿,让他们的腿部、脚部发育得更好。如果宝宝还是不爱走路的话,妈妈不妨试着用他心爱的玩具来逗引他,激起他行走的兴趣。

以上这3种走路姿势,长期下去,都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脚部发育,所以妈妈一定要及时纠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