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下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徵求意見稿》調整主要包括試點範圍由原先的14省的試點城市,擴大至27省的試點城市、資金籌集提及科學測算基本護理服務和資金需求、經辦管理強調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等五個方面。

中國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財聯社·保險頻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政策裏面提到資金籌集這一塊跟之前發文差距較大,其明確提到籌資是以單位和個人爲主,且傾向於做獨立籌資,甚至提到個人繳費這部分是可以從個人帳戶代扣代繳,這些政策讓我們很多工作更加有據可循。"

在長護險發展過程中,統一失能鑑定標準目前仍未確定,各地區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做出一套,公平和真實性尚待考察。諸多險企業內人士呼籲,希望可以制定統一失能鑑定標準,這對於險企長護險具體業務的承接迫切需要。

另外,長護險對於護理人員的要求很高,其並非純粹的養老機構護工,還需要懂醫。雖國家去年已經出臺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範管理等相關政策,但細分職業的長護險護理服務人員目前仍有缺乏。

長護險試點由14省試點城市擴大至27省

較2016年6月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此次《徵求意見稿》就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提出了新的意見。

"此次調整要點主要包括試點範圍由原先的14省的試點城市,擴大至27省的試點城市、經辦管理強調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推進"互聯網+"創新技術應用。"一位大型壽險公司精算師對《財聯社·保險頻道》記者表示,"同時,還包括資金籌集提及科學測算基本護理服務和資金需求,合理確定本統籌地區年度籌資總額、待遇支付明確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範診療、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經申請通過評估認定的重度失能參保人員、發文機構變化爲國家醫療保障局,不再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這五個方面。"

長護險是指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致失能,爲長期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是獨立於其他社會保險的一個新險種。

一位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整體上來看,此次國家醫療保障部《徵求意見稿》對整個長護保險發展上的佈局更加規範,我們很多工作會更加有所依據。"

"比如它政策裏面提到資金籌集這一塊,跟之前發文差距較大,但是明確提到籌資是以單位和個人爲主,且傾向於做獨立籌資,甚至提到個人繳費這部分是可以從個人帳戶代扣代繳的。"上述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具體闡述道,"其實我們在跟政府客戶、地方醫保局溝通的時候,他們對於能否從個人賬戶裏面扣個人繳費這一部分,是否合法、有依據存疑。但是,很多地方已經在實施,屬於約定俗成的規則,但是並沒有相應的依據。"

據瞭解,中國太保和平安是長護險項目落地較多的大型險企。自2016年以來,中國太保累計承辦52個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覆蓋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的31個地市,服務人羣超過2700萬人,賠付人次超過30萬。

截至2020年3月底,太保壽險蘇州分公司參與的長護項目累計申請39747人次,完成評估36476人次,待遇享受31368人次,支付待遇共2.05億元。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養老險目前在江蘇、江西、山東、甘肅等省份的多個城市參與了試點承辦。其中,江蘇南通項目是首家落地實施以居家照護爲主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並將經辦服務工作交由商保公司運作。

迫切需要制定統一失能鑑定標準

一位參與試點研究的專家於去年11月告訴《財聯社·保險頻道》記者,"試點過程中我們發現兩個突出的問題:第一,沒有全國統一的失能鑑定標準;第二,長護險推廣是系統工程,需要頂層架構的支持。"

"因爲每個地區起步時間不同,現在失能鑑定的標準,即什麼人能夠享受這個待遇,各地區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做一套出來。"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保險學系教授、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表示,"我們希望採取背靠背的方式,即入戶調查人員期間,現場人員只能看到客觀的東西,主觀評價大家都看不到,最後怎麼鑑定是其他人在做,這就避免了人爲因素的干擾。"

對於評估標準這塊,上述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指出,"2019年年底,國家醫保局對兩會相關提案都有回覆函,回覆函指出對於這些標準體系國家已經進行統一的構建。"

同時其亦坦言道,"我們也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統一標準體系,這對於我們具體業務承接是迫切需要的。"

而在未來中國太保這家大型上市險企將如何佈局長護險?"公司之前在做長護險的三年規劃,我們也在考慮長護推進三、四年之後,後續如何把長護保險業務做得更好。"上述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具體闡述道,"首先我們構建了一個長護險生態圈,這個生態圈是從個體的一個健康體開始,到輕度、中度、重度甚至到死亡整個的一個生態圈,在健康體的時候,其需要的是保障方面的保險,然後輕度就會需要一些預防、延緩等保險,所以這其中有一整條線的需求圈,基於它的需求圈我們正在構建相關服務。"

同時,上述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補充道,"在商保這塊,未來我們會做一些長護險的團體補充類保險,因爲現在做純商業的長護險風險相對較大,我們基礎的數據經驗還沒積累好,所以我們先從長護險的團體補充類保險開始,協助政府把長期護理的多層次保障體系逐漸建立推動起來。"

"除了社保要做的基本護理保險,將來可以嘗試做一些商業補充保險,做成類似於像第二公募基金的方式,這個錢相當於我們做一個儲蓄賬戶,專款專用。這筆錢用於將來護理產業的發展、建設,保證將來到老的時候,我們這筆錢只能將來換成護理服務費用。"對於中國太保將來要實施的長護險團體補充類保保險,朱銘來教授亦表示支持,"社會保險就是保基本,要建立多層次的保證體系,底層的核心是推動起來後,拉動一個產業,比如護理產業、服務業發展,有槓桿效應。"

長護險細分職業護理人員仍缺乏

事實上,長護險對於護理人員的要求很高,護理學在醫學上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主要強調醫務護理,長護險的護理是介於醫療和家政之間的一種模式,護理人員實際上要懂一點醫不是純粹的養老機構護工,人才供給或成爲一個難題。

"我們在長護險第一輪試點的時候,因爲需要大量的護理服務從業人員,但是專業人員不足。"上述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坦言,"但是很多地區對於機構僱傭的長期護理保險從業人員有自己的規定,滿足地方上的要求就可以提供服務,如果是親情護理員的話,一般是經過培訓考覈通過就可以。"

同時其表示,"國家從去年開始印發護理人員方面的規定,國家首次對該領域設立標準,'醫療護理員'開始走向職業化和規範化,隨着國家規範更加明確,長期護理保險服務人員資格認定會更加標準化和規範化。"

2019年8月26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關於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範服務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範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增加有效供給,增加專業人員培訓,創新服務模式

上述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各類政策支持和市場對專業人員的渴求,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專業的人爲長護險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比如蘇州今年政策調整後,醫療護理人員的支付標準比普通護理員每小時將多10元,引導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提升。"

同時其坦言,"我們也期待國家可以提供更多的細分職業的長護險護理服務人員。"

朱銘來教授亦指出,"日本長護險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鑑,比如說他們護工隊伍建設非常好,充分發揮了AI科技。我國在AI技術、高科技技術領域,包括國家要有戰略考量,長期智能化一些體系要迅速搭建起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