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说:建房是农民家里的大事,家里的大事当然要听他们的,让农民自己做主,总不能建个房子让建的人看着喜欢,住的人住着别扭,而且,房子变美了,“味道”没有了,也不是我们改善农房的初衷,农民就是农房最好的设计师啊。今年76岁的黄正东老人,家住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新型农村社区,刚听到这个价钱时特别费解,逢人就问这回政府贴了多少钱,这么好的房子怎么可能只要1100元一平,还可以直接拿老房子等面积置换。

熊培云写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书序中提到自己通过观察生养他的小乡村去理解“这个时代以及深藏其中的土生土长的力量”。

我揣度自己去过中国那么多乡村,可是,无论是“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的山野乡村,还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旅人眼中的乡村,亦或是“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远远围墙,隐隐茅堂”的白描乡村,甚至是“鸡鸭成群猪满圈、棉麻叠岭谷盈仓”的丰收乡村,都无法尽述博大中国的无数乡村。

我想看不懂中国至少可以看一看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盐城吧~

四五月间,乘着桃红柳绿的春风,再次走进一些村庄或新型农村社区,在粉墙黛瓦、窗棂透绿的农家小院儿中,晨起听鸟鸣、黄昏闻花香,感受春发夏长,遥想秋收冬藏,我庆幸拥有了这份“小确幸”,宁静舒适淡然。

尤其是此时,百河环绕中的小村落,个个丝毫不搭理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纵横,流露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般的气质,更加让我这个“外来客”羡慕嫉妒。

此情此景,分明就是被精心设计、用心安排过的理想生活啊,哪里是记忆中的大农村?

01 我发现了最好的农房设计师

1

2018年7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一次会议上直接指出:

苏北农民住房较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

这让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名片,又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较多的盐城 “心塞一万点”。其情状就好比一只栖息长三角的美丽鸟儿,突然有天被告知“斑秃”了,有点难堪、有点憋屈!所以,啥也不说了,赶紧干吧。

1

2018年9月,盐城全面启动全市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

往后的几个月时间,县镇村三级干部化“压力”为动力,做了一件特别“接地气”但特别繁冗的事儿。

对150万农户进行“户户到、屋屋查”,访需求、听民声。其工作量相当于把150万块杂乱无章的拼图,分类组装成一张偌大的“农民说了算”的主题拼图,成为以后农房改善的基础数据和可靠依据。

1

我问一位曾参与这项工作的基层干部,为啥这项工作这么烦还要这么做?

他说:建房是农民家里的大事,家里的大事当然要听他们的,让农民自己做主,总不能建个房子让建的人看着喜欢,住的人住着别扭,而且,房子变美了,“味道”没有了,也不是我们改善农房的初衷,农民就是农房最好的设计师啊!

这话说得有逻辑有情怀,让我忍不住拍手叫好。

沟通渠道畅通,原本复杂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其他如房屋建哪里、如何建、交给群众比选;怎么补、补多少,全部公示上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统建、代建、联建、自建多种模式可以组合,80-120平米主力户型任意选择,是要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是要四室一厅一厨两卫,全凭农民自己。在搬迁补偿和财政补助下,农民用老宅置换同等面积新房不需要贴多少钱。

整个过程,政府这位“娘家人”始终“硬核”地站在农民身后,新社区规模在300-500户左右,户均占地0.4亩左右。发挥盐城“建筑大市”优势,以村为单位,帮助农民选择本地建筑企业或施工队,尽力降低造价、控制成本。最终,全市各县(市、区)的建筑成本都有效控制在1200元/每平米左右,大大低于农民心理预期。

1

今年76岁的黄正东老人,家住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新型农村社区,刚听到这个价钱时特别费解,逢人就问这回政府贴了多少钱,这么好的房子怎么可能只要1100元一平,还可以直接拿老房子等面积置换?老人表达高兴的方式也“简单粗暴”,直接把省下的钱全部花在了装修上,新房装上了双层隔音玻璃落地窗、中央空调、玻璃楼梯扶手……他扬言要把远在苏州的儿子拽回来,跟他一起住“乡间河畔新居”。

杂乱无章的诉求经过梳理分析,变成一条条条理清晰“带感”的建议。比如,一户一院,主房、辅房、院落要有序组合;你家有低保老人,我家有小小孩童,做个邻居搭个伴儿,正好还使大小户型面积穿插,社区布局错落有致;多功能会堂、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小超市、快递收发室等配套设施应声俱全。

谁说咱农民自己不懂设计,不会宣传?那纯属不是自己家的事就不操那份闲心,遇到自己家的事儿,全村老小有点建筑装修经验的没一个闲着,从规划设计、材料进场、施工质量、房屋验收,统统自己人“盯”起来,既然人人都是“把关人”,房子质量还有什么担心。农民成了自己住房最好的设计师,是农村真正的主人。

02 我看到了农村最该有的样子

盐城是长三角地区最美的“星空之城”,跋涉乡野、凭海临风、远眺星海,是别处没有的风景。

农房改善,改的是农房,变的是乡村, 永不改变的是东方湿地之都的“底色”,是水韵盐城的特色,是盐城农村最该有的样子。如果让盐城成为“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乡愁”,这得不偿失。

大拆大建、大改大造是让鸡蛋从外部打破;温柔擦拭、耐心抚触才是从内部孵化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能让人永久回味、永恒记忆,拥有穿透时光,温暖你我的力量。把房子建得尽量好,把配套做得尽量全,但坚决不去改变一条河流的走向,一棵树木的位置。就像那城市花园中的香樟树不懂得“乡愁”,她不会知道那棵老槐树下夏夜纳凉时发生的故事,也不知道那条小河中的鱼虾才记得的童年趣事。

对花钱买不来的自然风景、乡俗民风做加法,对“画蛇添足”“舶来之举”做减法。底子好的地方或以老村提升或以插花新建;基础弱的地方或以新建为主或以新老结合。总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既充分挖掘“百河之城”地方文化内涵,又坚持保持乡村原有品质,释放村庄本来个性。

如此,让白墙黛瓦、飞檐套窗、红门庭院、绿篱花香的风景随处可见;

在村头巷尾种上槐树、枣树、榆树等本地适生树种,点缀乡村绿化;

在乡村布景中嵌入拴马桩、石槽、石碾、缸瓦盆罐等传统农耕工具、生活用品以及里下河地区渔乡特色、桑蚕文化、造盐工艺等旧农具、老物件,让历史遗存、红色遗迹、传统村落、古老建筑等成为“盐城故事”的代言人和“网红”打卡地。

建湖徐王、收成、恒东新型农村社区环水新建;射阳王村、裕民新型农村社区临河而居,形成了依河枕水、田水相依的苏北水乡特色;

大丰区太兴新型农村社区塑造“荷兰花海”湿地风情;亭湖区花川新型农村社区融入丹顶鹤元素,处处彰显海滨风貌;

以烈士丁佳富命名的盐都区佳富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红色文化,把老村部改建为“佳富红色纪念馆”,让走进这里的人都能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其实,沿盐城582公里海岸线奔走,更能看清组织者们在把握农房改善中“变”与“不变”间划分的清晰界线。对能立竿见影提升乡村面貌、村民幸福感的事,必须做到位,比如:

1

在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六通”基础上,把有村口标识、绿化亮化、垃圾箱池、公共厕所、污处设备、文体场所、公交站点、电子监控、消防设施、服务中心等“十个方面”作为最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对不符合乡村特色,不尊重民情民愿的事,定下“十不”铁律:

1

不赶农民上楼、不搞强拆强建、不建高层、不建大户型、不建大门厅、不建大牌坊、不建大公园、不建宽马路、不建大草坪、不建大广场。

盐都区秦南镇千秋村村书记算过一笔账,以千秋新型农村社区86户农户新房规模来算,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大约每户配套8万元。

果然,所谓“岁月静好”,必是有人负重前行。

该村在“六通”“十有”基础上再升级,通天然气、建污水处理装置等,从内部生态循环系统开始,清朗生活空间,让乡村在保持风味的同时,更加水清岸绿。

正因为有了如此思路和绣花功夫,才有了眼前各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样子,以及各种“走心”的细节。比如,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块“微菜地”,乡土情结得以保护赓续;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多功能会堂,用于村民举办民俗宴会等各类活动;将阳台栏杆改栏板、在阳台预留雨棚等,为农民省钱;铺设半个篮球场地,让乡村的孩子和返乡的年轻人释放活力;把“收成八景”“盐渎渔家”等绘上院墙,宣传村落传统文化;保留传统米市、渔市、码头等,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预留空间;减少办公用房,以最大化空间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

如今,无论是谁走进这些村落与社区,都能记住水韵盐城的田园特色,记住平凡岁月中的美丽乡愁。

03 我感知了最可期的未来

去到的乡村越多,越看懂农房改善不仅仅是建房子的事儿,更是一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房子建得再好,“空心化”问题不解决,农村发展就依旧看不到希望,而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发展产业,用产业留人留心。

这些日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留守老人们纷纷说:

1

住进了好房子,周边都是好产业,最盼的就是子女回家就业。

读懂民心所盼,就更能理解组织者们的“良苦用心”:

1

为什么新型农村社区要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来选址?

农民从自己的“小洋房”出发,进厂、进园只需10多分钟,如果工资待遇与苏南差不多,年轻人就会用脚投票。

为什么要统筹兼顾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等社会事业和公共配套的现状布局?

为方便群众生活、打造“全龄社区”做准备。

所以,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一溜水地“靠近田、贴近厂”,做到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去年新建的197个新型农村社区中,靠工业园区的有68个、农业园区的有88个、旅游园区的有8个。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靠近”,更要“创造”。

结合农房改善深入挖掘经济薄弱村土地资源潜力,将退宅还耕土地,与闲散地、道路、田埂、废弃沟塘进行综合整理,明晰溢出土地等公共资源产权,统筹规划、整合利用,对社会资本、农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实行集中流转、规模经营,壮大村集体资产,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举让全市100多个村集体甩掉贫困的帽子。全市复垦土地增加近5万亩,今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62万亩。

建湖县上冈镇树新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宅基地复垦、土地项目整理,净增耕地千亩,村集体每年可增加90万元收入。

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新型农村社区旁,4500亩桃果产业园发展气势喜人,“文化+产业+农房”,让全村人的生活更有奔头。

如果说现在走进农村,最大的视觉冲击是环境变美了,产业项目增多了,那么最大的心理冲击则是农民的精神面貌变化了,个个讲起生活都透露出满足,聊起未来都充满希望。

“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财政拨一点、村里拿一点、村民筹一点”;老党员领头,住在社区的村民两三个人参加,成立物业管理中心;村民自己负责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厕保洁,大家相信靠自己更能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做好;网格化管理服务、“数字社区”、“美丽庭院”等,一些城里人都达不到的生活标准,在乡野方寸间活色生香。

射阳县特庸镇居民刘静为孩子读书选择“进城入镇”,市里出台关于鼓励农民群众进城入镇的相关文件,在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等三权基础上,在子女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让他们吃了定心丸,安心在城镇生活。

盐城,历经了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在大自然的神工雕琢下,在盐城人的砥砺建设下,打磨成了鹿鸣鹤舞、生机勃勃的城市。在这片美丽的星空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推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推进乡村振兴,既须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踏实与坚韧,还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颖与美丽。

今日的盐城正如一匹雄姿英发的骏马一往无前地奔向未来、奔向幸福!

来源:市住建局、市农房办、市广电总台

撰稿:严东鸣 陈婷婷

摄影:王亚洲

组稿:于雷 倪蕊 编辑:蔡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