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晚上,珠峯一掃往日霧氣朦朧,月亮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我和同事一起,頂着寒風,鑽出帳篷。身處海拔約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仰望星空,目睹流星劃過天際,不禁心生許多感慨。

“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小時候,我愛站在家門口的院子裏,抬頭看着晴朗夜空裏的漫天繁星,那一片天空,就是童年。成年後,閃爍着的路燈、霓虹燈,把城市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晝,更新了我對夜晚的記憶。慢慢地,我也以爲,這就是夜晚該有的樣子。

珠峯星軌

因爲工作關係,我爬過一些高山、出過一些遠海。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晴天多、透明度高、光污染少。當然,手機也沒有信號。那時,我將目光看向星空,學着用星圖軟件,對照着天上一顆顆星星,尋找它們的名字、方位。之後,我拿起相機,摸索着開始記錄他們。從那時起,我與星空的一場約會開始了。

一張曝光幾十秒的照片,凝聚的是來自百億年前宇宙的光芒。當我們記錄的那縷光線從那顆恆星迸發的時候,或許人類還不存在、地球還未生成。經過漫長的“旅途”,它最終到達相機裏。

珠峯的星空

我之前沒有想過,會爲了弄懂拍攝銀河的最佳方位,自學起了月相知識;會爲了拍攝一場繁星,在寒風中跺着腳堅守幾個小時。我們總希望做事不走彎路,例如跑幾次步就能夠變瘦,旅一次行心靈就得到洗禮,輕輕鬆鬆就能體驗到許多令人愉悅的事情。但拍攝星空,卻讓我知道了有的事情需要等待。

前些天在珠峯拍攝星空,當我架好機器後沒多久,原本如洗的碧空,瞬間就變得霧氣朦朧,沒有了預期的漫天星辰,迎來的卻是一場大風雪。這幾天,經歷了風雪洗禮的大本營,迎來了晴空。傍晚時分,藍天白雲映襯着茫茫的喜馬拉雅山脈,讓人倍感乾淨純潔。望着漫天星空,總會讓我聯想到蘇軾著的《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和杜甫著的《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人生之於宇宙星辰,只不過是轉念一瞬,深感渺小。仰望星空,讓人站得高、看得遠,開闊了眼界、思路、胸襟,看淡名利得失,當少一些輕浮急躁,多一些腳踏實地,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追求就會遠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