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德國與法國,英國是親自出手或糾合它國對俄羅斯干涉最多的國家,而且英國往往還能獲得勝利,最後還能不遭受俄羅斯的反噬。
這其中有三個原因:
1,英國是一個島國,而且擁有海洋霸權。
2,英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3,英國的外交能力很強,往往能擁有比俄羅斯更多,更強大的盟國。
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及十四國聯合武裝干涉蘇聯都是英國主導或支持的對俄羅斯人的戰爭。

(1613-1914年俄羅斯帝國的擴張;俄羅斯帝國崛起之後,便以莫斯科爲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張,直到遇到阻力而停止)
一,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7月—1855年12月)
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聯軍吊打俄羅斯帝國。
克里米亞戰爭中俄羅斯帝國耗資約8億盧布,俄羅斯損失52.2萬人;同盟國耗資約6億盧布,土軍損失近近9.6萬人,法軍損失9.5萬人、英軍損失10.2萬人。

(時任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克里米亞戰爭行將戰敗時突然去世,疑似自殺。)
導致的後果是俄羅斯帝國在巴爾幹的擴張被阻止,沙皇因戰敗而去世,阿拉斯加被賤賣。
二,日俄戰爭。
甲午戰爭後,爲爭奪清朝的遼東半島,列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1902年春,列強在遠東問題上形成兩大集團:一個是英日同盟,以美國爲後盾;另一個是法俄同盟。德國在歐洲反對法國,在遠東則支持俄國。
至此,日俄大戰一觸即發。

戰前,1904年俄國國力遠勝日本,人口:1.41億(俄)v0.44億(日)、兵力:俄常備軍105萬,後備役375萬v日常備軍37.5萬,後備役200萬,戰艦:俄羅斯200餘艘v日本約80艘。
但首先遠東是俄羅斯薄弱地帶,輸送力量不易,其次英國封鎖蘇伊士運河,迫使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繞道好望角,勞師遠征,終於在對馬海戰中慘敗。

(俄羅斯第二艦隊路程)
最後日本投入兵力約40萬,俄羅斯投入兵力約50萬。
最終俄羅斯戰敗。

日本:死亡88429人(戰死35122),傷103584人,被俘約2000人 。
俄羅斯:戰死34000—52623人,傷146032名, 被俘79454人。
此戰後,東亞的政治格局徹底改寫,日本取代沙俄一躍成爲東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
三,西伯利亞干涉(1918年——1922年)
一戰後,在英國的主導下,協約國派遣軍隊在俄羅斯遠東海岸登陸,直接武裝支援俄國白軍推翻在遠東的布爾什維克地方政權。
英國由於距離遠東較遠,而且在遠東兵力薄弱,共出兵1500人,英屬加拿大出兵約4192人。

在英、加、北洋軍閥、意大利、美國、捷克等國中,日本出兵兵力爲七萬三千餘人(七個師團)佔協約國八十的兵力。

1920年協約國軍隊撤出俄國後,日本軍隊單獨留在俄國遠東直到被蘇維埃俄國紅軍擊敗,1922年日本軍隊在蘇俄的軍事壓力下不得不撤兵到《朴茨茅斯和約》一線。
日軍在干涉西伯利亞過程中,約有5000軍人陣亡或病亡,收益卻並不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