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開國將領中,雖然大多數將領都是農民出身,但是在種地時並不是行家裏手。但在抗戰時期,部隊爲了自給自足,部隊展開了轟轟烈烈大生產運動,因此走出來許多農地的行家裏手,像何德全中將。
何德全,窮苦出身,而且從小失去雙親,爲了餬口給地主當過長工,幹各種雜活。在17歲時,參軍入伍。由於愛學習,打仗動腦子,他在25歲時到了湖南講武堂深造。後來在湘軍擔任了排長、連長,而且參加過北伐戰爭。
1930年,他的軍事生涯發生了轉折,他加入了紅軍,一路從紅軍連長升爲了4師參謀長。
抗戰爆發後,他先在115師擔任職務,擔任了旅參謀長、兵站部部長等職。在擔任兵站部部長時,正是抗戰最艱難的時期,部隊展開了大生產運動。他組織戰士們一起墾荒種田,經過幾個月,開墾了900多畝。
在蔬菜上,他可以十分仔細,澆水施肥。秋收時,他種地大南瓜長成了46斤重,其他蔬菜野大豐收。這個消息迅速傳開,毛主席、朱老總頒給他勞動模範稱號。
抗戰結束後,他被派往東北,擔任了東滿護路軍司令員,雖然不在一線打仗,但他爲保證道路暢通做了不小貢獻。後來又轉入教育系統,擔任了松江幹部學校校長、中南軍政大學分校校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他憑藉資歷被授予了中將。何德全將軍雖然在部隊取得一定貢獻,但他在農業上的更有天賦,是一個被耽誤了的農業專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