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張靈甫爲何要殺吳海蘭呢。溫柔賢惠的吳海蘭,把張靈甫照顧得頗爲妥帖。

其實,在娶吳海蘭之前,張靈甫早在1923年便在家人的安排下,和第一任妻子邢鳳英結爲夫婦。

張靈甫出生於西安鄉下,家境不算殷實,但長輩憑着見識,很早就送他到西安古城讀書。

張靈甫聰明好讀,憑着優異的成績,順利考進了西安最好的中學——長安中學。

張靈甫不僅好讀,還喜好書法。

在他入讀長安中學後,經常到附近的碑林裏去臨摹碑帖。久而久之,他的書法在西安城裏頗有名氣,以至駐軍在陝西的國軍元老級人物于右任,都曾稱讚他爲奇才,並在他以後的人生中,對他多有指點。


1923年,張靈甫考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

同年,聽從家人的安排,與鄰村姑娘邢鳳英結婚。

此後,由於家庭變故,張靈甫因經濟困難,未能完成學業。

當時,民國政府爲了培養革命軍隊才創立黃埔軍校不久。在於右任的建議下,張靈甫考入該軍校,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張靈甫畢業後,被編入國軍21師。

不久後的北伐戰爭給了張靈甫嶄露頭角的機會。

他在戰場上英勇無比,且很有謀略,因此在北伐戰爭結束後,對他賞識不已的第一師師長鬍宗南便點名要他。在他調入第一師後,胡宗南更是對他器重有加,視爲心腹。

在胡宗南的提拔下,張靈甫被委任爲第一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

這時的張靈甫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和當時的許多國軍軍官一樣,張靈甫並不拒絕再娶一房太太,何況他和邢鳳英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包辦婚姻。

193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張靈甫認識了出生於四川廣元的年輕姑娘吳海蘭。

吳海蘭本是小鎮上的人,家裏是開銅鋪的,靠打銅器爲業,經濟上還算寬裕。

難能可貴的是,在那種封閉的小鎮上,吳海蘭的父親居然沒有重男輕女,而是送她去縣城學堂做了女學生。

年輕漂亮,又有知識,這就成了小鎮上的一道風景,說媒的更是多得要把吳海蘭家的門檻踏平。


張靈甫見過吳海蘭後,對她很滿意。

吳家也覺得,張靈甫雖然比女兒大了10歲之多,但女兒能嫁給一個軍官做太太,以後必然生活無憂。所以兩邊說定,張靈甫和吳海蘭就於當年冬天成了親。

溫柔賢惠的吳海蘭,把張靈甫照顧得頗爲妥帖。二人婚後過了一段濃情蜜意的生活。一年後,還生下了女兒張清芳。

1935年,奉國民政府命令,張靈甫遠征西北。

在這一期間,吳海蘭和其他第一軍的軍官家屬一起被安置在西安古城,留守後方。

不曾想,就在這年冬天,吳海蘭好不容易盼回久戰在外的丈夫,沒想到,卻喪命於他的手槍之下。

一時,“團長古城殺妻”一案,在西安鬧得沸沸揚揚。西安女界堅持要爲吳海蘭討還公道,甚至還驚動了宋美齡。

那麼,張靈甫爲何要殺吳海蘭呢?

一種說法是“不貞”。

據張靈甫的同事說,張靈甫之所以會槍殺吳海蘭,是因爲當時張靈甫的同事一句玩笑話。

當時,張靈甫有位同事回西安探親歸隊,張靈甫問他有沒有看到自己的太太?

同事打趣說,看到了,你太太穿着旗袍,和一個穿西裝的小夥子正準備進電影院看戲。看他們的舉止,相當親熱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何況張靈甫一向性格偏激。所以當他聽說吳海蘭不守貞節後,二話不說便請了探親假。

回家後,吳海蘭如往常一樣,問他要喫什麼?

張靈甫喜食麪食,便說要喫點餃子。

吳海蘭便到後院菜地去割韭菜。

張靈甫尾隨而至,在吳海蘭的身後對着她的後腦開了一槍。


另一種說法是“通共”。

張靈甫第四任妻子王玉齡後來回憶說,張靈甫之所以殺吳海蘭,是因爲吳海蘭通共。

原來,張靈甫在探親時發現,吳海蘭偷拿了他的軍事文件。

不管張靈甫怎麼盤問,吳海蘭就是不說出她拿走文件的理由。

雖然沒有證據,但吳海蘭的態度,讓張靈甫懷疑她與共黨有關係。再加上擔心影響仕途,氣急之下,張靈甫射殺了她。

儘管說法不一,但作爲當事人的張靈甫,一直對殺妻一事諱莫如深,從沒有給過一個說法。因此吳海蘭之死,也就成了一樁謎案。

吳海蘭死後,她的哥哥吳正有爲她鳴冤叫屈,四處告狀。

但是張靈甫是國軍將領,地方政府官官相護,所以張靈甫依然逍遙法外,繼續在第一團做他的團長。

萬般無奈之下,吳正有找到西安女界,請求她們主持公道。

當時正值女權主義興起,在這個當口,居然有女子無辜喪命,在女界看來簡直是“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的再現。

義憤之下,女界聯名“上疏”宋美齡,請求嚴懲殺人兇手張靈甫。

當時,宋美齡和蔣中正爲了提高國民道德和精神,纔在南京設立“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並極力宣傳“婦女是家庭的原動力”等新思想。

在宋美齡和蔣中正看來,張靈甫殺妻不僅觸犯了國法,還違背了新生活運動的初衷,在社會上已經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於是,在蔣中正的親自過問下,本想保張靈甫的胡宗南,只得讓他“主動自首”,以爭取寬大處理。

經過軍事法庭的審判裁決,最終判處張靈甫死刑,但是不久後卻又改判10年徒刑。

不過,由於張靈甫是蔣中正的得意門生。在蔣中正的暗示下,他在獄中也並沒有像普通犯人那樣受苦,反而是讀書寫字,修身養性。

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下令,監獄中除“政治犯”外,恢復所以在刑官兵的官職,並上戰場戴罪立功。

張靈甫得以恢復自由並奔赴戰場,而他殺妻一案,也就不了了之了。

(參考史料:《張靈甫之謎》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