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僅佈防於長江下游、靠近首都南京的湯恩伯集團就有75個師約45萬人,而桂系部隊能夠依仗的、僅有佈防長江中游的白崇禧集團40個師約30萬人,從兵力上看,桂系依然處於明顯劣勢,但最終卻是蔣介石被迫再次、也是第3次下野,拱手將政權讓給了桂系首領李宗仁。到1948年底,隨着淮海戰場上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部先後覆滅,蔣介石嫡系中央軍裏最精銳的幾個集團已經不復存在了,雖然東拼西湊的還能有1百多萬人槍,但除了從遼瀋戰場僥倖逃脫的第54軍等個別部隊外,大多是被解放軍消滅後重新組建的,有些部隊還重建了好幾次,裏面不是剛剛穿上軍裝的新兵,就是多次被俘虜釋放的老兵油子,由於對解放軍“優待俘虜”政策的深刻理解,這些老兵在戰場上甚至比那些新兵還靠不住。


▲新桂系時刻等在蔣介石背後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隨着國民黨政治軍事形勢的急劇惡化,國民黨黨內求和呼聲日益高漲,以李宗仁、白崇禧爲首的桂系趁機打出了和談的旗幟,四處串聯倒蔣。此時的蔣介石雖然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損失了大半的嫡系部隊,但麾下中央軍依然超過百萬。

其中,僅佈防於長江下游、靠近首都南京的湯恩伯集團就有75個師約45萬人,而桂系部隊能夠依仗的、僅有佈防長江中游的白崇禧集團40個師約30萬人,從兵力上看,桂系依然處於明顯劣勢,但最終卻是蔣介石被迫再次、也是第3次下野,拱手將政權讓給了桂系首領李宗仁。這是爲什麼呢?


▲李宗仁和蔣介石

蔣介石的百萬大軍多系拼湊而成,戰力不強

到1948年底,隨着淮海戰場上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部先後覆滅,蔣介石嫡系中央軍裏最精銳的幾個集團已經不復存在了,雖然東拼西湊的還能有1百多萬人槍,但除了從遼瀋戰場僥倖逃脫的第54軍等個別部隊外,大多是被解放軍消滅後重新組建的,有些部隊還重建了好幾次,裏面不是剛剛穿上軍裝的新兵,就是多次被俘虜釋放的老兵油子,由於對解放軍“優待俘虜”政策的深刻理解,這些老兵在戰場上甚至比那些新兵還靠不住。

相比這些官兵,更靠不住的是他們的統帥——湯恩伯。當然,這個靠不住與忠誠無關,實際上湯恩伯非但從未考慮過背叛,還不惜背上賣師求榮的罵名,將勸說自己倒戈的恩師、浙江省主席陳儀告發,導致陳被槍決。湯恩伯的靠不住,完全是能力問題,這位在南口戰役、臺兒莊大捷中曾讓日寇忌憚三分的抗戰名將,從1944年底豫湘桂戰役開始,一直到解放戰爭結束,就彷彿中了魔咒一樣,一場敗仗接着一場敗仗,即便是張靈甫整編74師那樣的頭等精銳,也在其直接指揮下被斷送在孟良崮。如今要他指揮這樣一羣散兵遊勇,更不可能創造什麼奇蹟了。


▲傅作義20萬大軍在北平起義

西北和華北的中央軍已經顧不上蔣介石了

在蔣介石的1百多萬殘軍裏,現在勉強還能拿出手的,也就是盤踞西安的胡宗南集團20餘萬大軍和遠在華北的李文、石覺兩個兵團了。其中,胡宗南集團在關中平原上雖然略佔兵力優勢,但面對已經發展到8個軍16萬人的彭德懷第一野戰軍,也就是勉強自保而已,當華北野戰軍第18、19兩兵團趕來增援後,胡宗南就只能率部放棄老巢——西安,翻越秦嶺南下入川了。

至於李文、石覺兩個兵團,就更不用指望了。從1948年12月中旬開始,他們就在北平被東北野戰軍數十萬部隊關了禁閉,1個月後集體跟着傅作義放下了武器,十餘萬的部隊也就李文、石覺和幾個軍長、師長坐飛機返回了南京。


▲新桂系軍隊一向以驍勇善戰著稱

新桂系從解放戰爭中期開始,一直在保存實力

相比於中央軍的落魄,一直龜縮於華中的白崇禧集團可謂兵強馬壯。早在1947年11月白崇禧以國防部長的身份前往九江設立指揮所,統一指揮華中地區部隊圍剿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當時,白崇禧就以戰事需要爲由將在山東參與重點進攻的桂系精銳第7軍、第48師等部隊盡數調回,其在萊蕪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消滅的第46師也迅速在安徽重建,基層軍官都是從桂系部隊抽調,士兵也都是從各地民團抽調的老兵,因此戰鬥力恢復很快。

1948年秋淮海戰役爆發後,蔣介石用近乎哀求的口氣向白崇禧調動華中“剿總”部隊前去增援,但白崇禧死活就是不同意,不但不準桂系部隊前去送死,對其他派系部隊甚至老蔣自己的中央軍也是橫加阻撓。陳克非第2軍曾經參加中國遠征軍,其前身是北伐時期的蔣介石親自擔任軍長的第1軍第1師及軍教導團等部,可謂老蔣起家的老本兒之一,但該軍經漢口坐船東去時,白崇禧乾脆派了“剿總”警衛團封鎖碼頭,不準一兵一卒上船出發。


▲蔣介石就任總統時,李宗仁就任副總統

結果,蔣介石在淮海戰場一敗塗地,白崇禧的新桂系卻毫髮未損,雖然從兵力上看,其遠遠不如湯恩伯集團,但論戰鬥力絕對能甩開好幾條大街。爲了讓桂系這30萬勁旅參與防守長江防線,同時也是爲了讓桂系揹負和談破裂的名聲,蔣介石只能選擇以退爲進,再次宣佈下野。


▲蔣介石一生3次下野,桂系次次打先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