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軍界,一直有“三個半軍事家”的說法,其中的三個指的是蔣百里、楊傑和白崇禧,另外的半個說的就是劉斐。蔣百里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當過陸軍大學的校長,病逝於1938年,楊傑在1948年被特務暗殺,白崇禧去了臺灣,1966年病逝,據說死因是個謎。那麼這個才氣讓蔣介石都佩服的劉斐,最後又有着什麼樣的結局呢?

劉斐,1898年出生,湖南人,從小就很聰慧,寫得一手好文章,他的岳父是有名的老中醫,曾經給白崇禧和桂系士兵看過病。由於這層關係,因此他就把女婿劉斐推薦到了桂軍。劉斐因爲儀表堂堂又會寫字,很快就被推薦去了廣西講武堂學習。

在新桂系軍閥爭奪廣西控制權期間,劉斐因爲堅定支持新桂系而嶄露頭角,在統一廣西的戰鬥中,劉斐多次擔任參謀長,協助白崇禧在前線作戰,展現出了他優秀的軍事才能,因此得到了白崇禧的重視。

和其他三個軍事家不同的事,這半個軍事家劉斐,曾經因爲反對蔣介石的反革命主張而被逼去了日本,並且一待就是七年。因此國內的軍閥大戰和圍剿紅軍的戰鬥劉斐都沒有參加過,而且,劉斐在日本還一直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內戰。

劉斐回國的時候,桂系在蔣介石的重壓下處境很不利,因此在白崇禧的要求下,他又回到了廣西。因爲劉斐堅持不帶兵,就被安排當了高級參謀和學校的教育長。此後,桂系和粵軍聯合抗蔣,又和蔣介石和解,和平解決兩廣事件,劉斐都是代表。

1937年,劉斐本來要去歐洲考察的,結果爆發了盧溝橋事變,白崇禧等人被蔣介石邀請到南京共同抗日。劉斐也成了對日作戰大本營作戰組的中將組長。

其實淞滬會戰本來不用打的那麼被動的,可是當時蔣介石卻對外國勢力還有幻想,想要藉助國際力量讓日軍退兵,遲遲不肯動兵,最後失去先機,上海淪陷,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1938年,劉斐出任了軍令部第一廳廳長,開始參與作戰計劃的制定,後來劉斐出任了軍令部次長,有不少重要的作戰計劃都出自於劉斐之手。而劉斐之所以人稱霸王次長,是因爲他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就算他和蔣介石的觀點不一樣,也敢於堅持到底。

長衡會戰時,劉斐猜到了日軍的作戰意圖,並且提出了建議,結果蔣介石不聽他的,兩次會戰都以失敗告終。劉斐給蔣介石當了很多年的國防部參謀次長,1948年時,劉斐預感國民黨大勢已去必敗無疑,因此就辭去了參謀次長的職務。

1948年8月,劉斐在香港宣佈了起義。在新中國劉斐當過民革副主席,1983年在北京去世,他臨終前唯一掛唸的就是兩岸統一的大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