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蔣介石麾下不乏能征善戰的猛將,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都是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心腹將領,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他們指揮的部隊因爲比其他抗日部隊武器裝備優良,屢建功勳也就理所當然,然而要論以謀慮著稱的國民黨將領,縱觀14年抗日戰爭,那可是屈指可數,而薛嶽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直到今天,很多人熟知王耀武、孫立人,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被譽爲“抗日戰神”的薛嶽。

薛嶽鮮有像王耀武等將領一樣親自帶部隊衝鋒陷陣,在抗日戰場上與日軍殊死搏鬥的經歷,在我們現在看來薛嶽更像是蔣介石的國民黨軍事集團中的謀略之士,就算他在抗日戰爭最激烈之時擔任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着眼的也是湖南、湖北整個戰區的戰略行動,所以看薛嶽的戰功絕不可能看他在戰場上有多勇猛,而是看他指揮的在第九戰區與日軍的整體作戰上。

自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日軍鐵蹄沿長江一線蔓延到湖北湖南一帶,日軍基本上沒遭受重大損失,滿打滿算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算是抗日戰爭初期兩次鼓舞人心的戰役,然而這兩次戰役主要原因也是日軍驕狂至極,兵力有限卻孤軍深入的結果,對整個抗日戰爭消滅日軍主力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薛嶽在湖南湖北指揮的戰役意義可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不錯,湖南湖北隸屬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正是薛嶽,第九戰區的戰略地位一點不亞於蘇德戰場上的斯大林格勒,身後就是陪都重慶,打過了湖南,也就意味着國民政府退無可退,生死存亡全基於此,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日本的鐵蹄蔓延着湖南湖北早已經是銳氣已失,完全不像淞滬會戰那樣銳不可當,這也給了蔣介石和薛嶽保衛湖南湖北以很大的信心,同時此時的大部分國民黨精銳部隊全部集結於此,起碼在兵力上要遠勝日軍。

那麼第一場戰役就是在武漢會戰即將打響時的萬家嶺大捷,這次戰役主要原因是日軍的精銳師團106師團中了薛嶽的計謀,遭遇的抗日部隊佯敗,將106師團引入到了武漢外圍的萬家嶺山區,在此薛嶽早已經佈置了一個龐大的口袋正等待着它,16個師從四面八方向106師團湧了過來,將日軍團團包圍,雖然106師團擁有抗日部隊不具備的優良裝備,但也是寡不敵衆,最後整個師團僅剩兩千人,保護着106師團的師團長松浦淳六郎逃了出去,這場戰役之所以經典是因爲這是唯一一次幾乎全殲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據說從此這個師團一蹶不振,在日本徵兵都成爲了問題。

第二場戰役就是薛嶽賴以成名的長沙會戰,在這場規模浩大的會戰中,薛嶽的抗日部隊殲滅日軍10萬人,薛嶽發明的“天爐戰法”也名震天下,這個“天爐戰法”,具體而言是充分利用了湖南地勢山區的特點,分層次的佈置防禦陣地,等日軍大部隊來襲時,逐層延伸的防禦陣地逐步吞噬掉日軍的有生力量,據聞薛嶽會站前,薛嶽早已經在湖南一帶佈下了重兵,卻遭到了蔣介石的反對,他的理由是把抗日部隊全部主力集結於長沙,搞大會戰很肯能重蹈淞滬會戰的覆轍,而湖南背後即是重慶,如果這場會戰不能取勝,抗日部隊的絕大多數主力在長沙被擊潰,那麼下一步拿什麼來保衛重慶,但是薛嶽此時胸有成竹,他甚至跟蔣介石立下了軍令狀,蔣介石這才同意薛嶽打這場史詩級的大會戰。

長沙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真正意義上的轉折點,重挫了日軍侵華的銳氣,而當時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優勢也逐步喪失,勝利的天平開始向盟軍傾斜,這就使得日軍沒有足夠的兵力投入到侵華戰爭中,不僅如此,日軍還緊急調動了大批侵華日軍趕赴東南亞戰場,使得中國戰場是日軍兵力空虛,正好給了抗日部隊最好的時機,日軍的鐵蹄也就再也沒能越過湖南一步,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

薛嶽也因爲這兩次戰役聲名鵲起,成爲了“抗日戰神”,他也是指揮抗日部隊殲滅日軍最多的抗日將領,功績遠比王耀武顯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