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10月27日生於安徽巢湖的張治中,少年家貧,讀了十年私塾後,開始到社會上漂泊。他做過學徒,當過備補兵,後又入行警察,走進軍旅,一路摸爬滾打,成長爲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4月,張治中任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共代表談判,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此協定遭國民黨政府拒絕後,張治中留在了北平。

張治中早年一直受到蔣介石的信任與重用。

留在北平後,蔣介石對張治中陡增怨恨;但張仍與蔣介石、陳誠保持通信聯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年的6月初,張治中以個人名義給蔣介石寫信,勸其放棄反“共”立場。此後朝戰爆發,形勢發生變化。但張治中爭取和平解放臺灣的努力,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在爲此奔忙。

1954年,張治中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了題爲《告逃在臺灣的人們》的對臺廣播。規勸國民黨方面放棄“反攻大陸”的幻想,殷切希望在臺灣的部屬袍澤,“主動地儘自己一切可能靠攏祖國和人民。”

由於在臺灣的國民黨政要和軍事將領中,張的學生、部屬和故交好友非常多。張的此番講話,給了他們極大震撼。

1956年到1958年間,蔣介石派宋希濂胞弟宋宜山等回大陸,打探情況。張治中熱情引薦,從中協調,有效地實現了在關鍵問題上的合作。

張治中還撰寫《臺灣應主動拋棄“美帝”》一文,其中寫道:“你們離開祖國9年了,人壽幾何,經得起幾回滄桑鉅變?鳥倦且知還,人情誰不思鄉?每當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翹首北望,寧不神傷!你們回來吧!家人親友在盼望你們,祖國人民在召喚你們!”

張治中此言,可謂情濃意迫,感人肺腑!

1961年8月,美國試圖通過邀請陳誠訪美,挑撥陳誠與蔣介石之間的團結局面,實現分裂中國的陰謀。中央高層立即請張治中捎信,提醒陳誠與蔣介石搞好團結。1965年3月,陳誠病逝前曾捎信給中共高層,要他們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會違背民族大義。

陳誠的這一表態,張治中功不可沒。

其實,早在1950年初,爲了爭取臺灣,促成兩岸統一,張治中曾受命祕密南下,以接返回大陸的女兒張素我爲名,會晤臺灣國民黨代表。

張治中與妻子洪希厚育有兩男四女六個孩子。生於1915年4月的張素我是張治中的大女兒。1949年秋,張素我隨丈夫周嘉彬赴臺。1950年,擬經香港返回大陸。此時,張治中南下,明面上的理由是接女兒女婿回來,而真正的重任是,與國民黨代表見面。見面的地點是在廣州番禺的一個小島上。

國民黨代表是誰?是不是蔣經國、陳誠?現在仍然是迷。

這次去廣州,張治中並非一人獨行,而是率領了由屈武、李俊龍、餘湛邦等人員組成的一個特別工作小組。

會談期間,張治中一行住在島上的一棟兩層樓上。其間有一天,夜裏快2點鐘的時候,張治中他們突然接到了廣東方面要他們趕快搬家的通知。原因是,國民黨特務已經知道張治中一行住在這裏了,不搬家有危險。

於是,張治中他們不敢怠慢,連夜搬離。果然,第二天國民黨飛機就把那棟二層小樓炸掉了。多虧情報來得準確及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張治中曾說:“臺灣一定要解放。至於怎麼解放,何時解放,且待將來的事實來證明吧。”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去世之前,張治中除了口授政治遺囑外,還叮囑:“對臺工作希望大家繼續做下去。”

在前半生中,張治中雖然深得蔣介石信任,但他一直堅持國共兩黨和平共處。

在其後半生,也即解放戰爭後,張治中一直致力於中國和平建設事業,尤其是和平解放臺灣工作,他又被稱之爲“和平將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