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打游擊戰爲何無往不勝?全賴他的6大遊擊方針,5大作戰要領!

引言

我國是有着5000年文明的世界文明古國,歷經風霜的歷史也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有着屈辱的時刻,就比如曾經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我國湧現出了許多,爲祖國奉獻的英勇將領,他們犧牲自我來保全國家,真正的做到了,用自己的熱血來捍衛祖國的領土。在曾經的抗日戰爭中,我們的國家由於並不先進的國家制度而飽受欺辱,面對重重困難,我們的戰士並沒有就此妥協,用着"小米加步槍"打贏了那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我國的開國元勳粟裕大將軍,原名粟多珍,早早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併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建國以後,他被稱爲"沒有元帥頭銜的元帥",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他曾參加過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革命的第一槍,抗戰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

這位將軍在與外敵對抗時,極善於運用游擊戰術,以這種靈活多變的戰鬥方式來,儘量減少當時軍隊的損耗,那麼這位抗日英雄戰鬥中無往不利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得益於他的六大遊擊方針,以及五大戰鬥要領。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以小博大,方顯英雄本色

當時的日本在被外國侵略突然打醒以後,他們早早的明白了,有實力才能在國際有話語權,所以結合他們的傳統武士道,發展軍國主義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他們的軍人都有一種悍不畏死的精神,這也讓中國人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當時的紅軍戰士,多半是從鄉間地頭臨時徵召上來的,自然無法同那些軍國主義的狂熱分子相比較,在明白了這點以後,粟裕將軍結合游擊戰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六大遊擊方針。即:

(1)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勝利

(2)意圖不是消滅敵人,而是消耗敵人

(3)支配敵人的心理,掌握戰爭的主動

(4)積極發動進攻,儘量減少防禦

(5)行動飄忽不定,不合常理

(6)深入敵人後方,更易取得勝利

游擊戰在我國的歷史非常久遠,最早在漢初便被運用於戰爭,《漢書·匈奴傳》中記載:"漢朝的部隊與外敵進行戰鬥,遊擊了十多天。外敵一點便宜都沒有佔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游擊戰,適用於那種敵強我弱的不均衡戰爭是以小博大的良策。至於減少士兵傷亡的好方法,慄裕將軍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用最少的人數,卻能讓敵軍時刻處於戒備狀態,神經高度緊繃的狀態下,只要出現一絲懈怠,便給了這些處在暗處的戰士們以最小的傷亡來取得戰鬥的勝利的機會。

二、小勝不斷,累積奠定勝局

如今的電視劇中,其實很多的戰鬥都與事實不符,動不動就是一場大勝殲滅日軍幾萬,十幾萬人,雖然看起來很過癮,但不得否認的是,這樣的電視劇其實是在扭曲歷史,因爲當時我國的戰士並未經過系統的培養,所以電視劇中一個從來沒讀過書的人,便能制定出一個完善到極致的計劃來取得一場大勝,都是與現實不符的。事實上粟裕將軍所制定的游擊戰鬥要領雖然並不轟轟烈烈,但這纔是抗日戰爭作戰的實際指導思想,即:

(1)分析敵人的行動,並反其道而行之,敵強我弱則暫避鋒芒,敵弱我強則主動出擊

(2)不求偶爾大勝,只求經常小勝

(3)不在敵人的包圍圈以內,要反過來包圍敵軍

(4)所有的作戰行動都要迅速結束,不論輸贏目的只在消耗敵方戰鬥力

(5)有合理運用冷兵器,在沒有槍支彈藥的情況下,最迅速的去結束敵人的生命

這五大遊擊作戰要領看起來並不是多麼的複雜,卻通俗易懂,當時的戰士能夠以此創造出更多的游擊戰術,能夠更好地利用自己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的優勢,利用地形來對敵人的進攻進行最有力的阻礙。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破襲戰、圍困戰等。便可以看作是這五大遊擊作戰要領所延伸出的作戰方式。小規模的作戰不停勝利,也就奠定了大戰局的勝利

三、善用遊擊,戰鬥中無往不勝

粟裕將軍,結合了自己所領導隊伍的特點,合理的運用游擊戰術,讓他在戰爭中無往不利,"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停地進行小規模的戰鬥,讓敵軍的士兵時刻神經高度緊繃,以此來慢慢的降低敵軍隊伍的作戰能力,總攻時便能夠將我方士兵的損耗減到最低。抗日戰爭中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中,粟裕將軍憑藉對游擊戰的靈活運用屢建奇功。而後在淮海戰役等戰役中,粟裕將軍更是憑藉自己的軍事天賦,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結語:在歷史上,掌握游擊戰精髓的將領,在有軍事天賦的同時又善於攻心,也就代表了能夠在戰鬥中無往不利。試問有粟裕此等才能的將領又怎麼不讓我們欽佩?我軍又怎能不戰無不勝?

秉承前人先賢的優良品格,爲偉大復興而奮鬥,爲自己的幸福夢想而努力奮鬥!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別忘了點贊轉發傳播正能量!祝您年年行大運,心想事成!

相關文章